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校企联合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办学模式更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就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广西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及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和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002年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积极与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公司联合办学,培养100名技师,学制三年。2005年3月,按计划进行了技师资格的鉴定与考评,结果有94名学员获得了技师资格证书,合格率达94%,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次联合办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经验和体会。一、校企合作是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最佳模式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学校单方面培养,这种模式适用于社会通用的服务业;二是企业通过技能竞赛等形式直接选拔;三是校企联合培养本单位在职职工。我们…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个案来分析游戏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企业可从学校毕业生中选择优秀毕业生,解决游戏行业的人才紧缺的问题,学校成为企业人才的储备库;学校系部可以通过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修订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人才的优势,解决暂时性的师资不足问题,并培养自己的游戏专业师资队伍。游戏教育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双赢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脱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缺乏等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教学的矛盾,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然后,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最后,基于校内实验室、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建设,校外企业的合理选择,搭建一个能够保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深入实施的校企共育平台。本文提出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对于地方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依托行业探讨实施“企业冠名培养、校企互为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提供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王晓霞 《成才之路》2014,(28):86-86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企业能够提供市场信息给学校,让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更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直接从学校获得人才,不用花费巨资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学校和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本着优化资源利用、凸显校企联合办学优势的原则,以此将企业经营中经实践检验的知识体系引用到高校教学中去.从而创立更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培养”与“工学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IT人才。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的精髓在于应用,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专业结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企业实践需求严重脱钩的情形。校企对接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将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对接,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有力提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优化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校企对接模式的路径,需要校方和企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师资以及实践基地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参与和完成。  相似文献   

9.
校企联合育人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和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在理解校企联合育人模式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现状、类型与特点,并通过与国外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理论研究及实践状况的对比分析,构建校企联合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比较国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并实践一种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后发展高校层次的工业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引导是中外合作办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形成背景、发展阶段的考察,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对中外合作班体育教学现有模式进行探讨,针对高职中外合作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中外合作办学班学生管理工作和体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开展配套的体育教学改革对策,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为高职体育改革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厦门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笔者对200名厦门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比较局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咨询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国际化意识淡薄。因此,笔者提出相应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学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做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普渡大学合作教育项目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近年来的合作教育实践格局进行了解构,探讨了这一教育策略如何在“协同”精神指引下支持大学更好实现教育、研究、服务目标。在项目构成层面,多样化的合作教育项目促进了体验式实践教育、传统学习、学术研究的有效整合,并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在项目实践内涵层面,政府、大学、企业机构的“协同”是普渡大学合作教育项目发展的动力源,主要表现为“教育协同”、“研究协同”和“区域协同”。研究表明,这一以合作教育实践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战略可适用于支持研究型大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技经济发展服务能力、应对全球挑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合作教育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走向合作发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制定切合实际的合作育人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不仅能满足合作教育单位的要求,同时也达到其他用人单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一般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办学体系,保证学生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完成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国际合作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问题。湖南工业大学作为一般本科院校从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和办学反思3个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将合作教育作为其办学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经过63年的发展实践,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运行机制,包括职前开展职业发展培训课程,职中学校雇主双重监督指导,职后学生和雇主分别提交工作报告和学生表现评估表,最后学生将反馈经验交给合作学生经验项目组,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促进合作教育周而复始、良性运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为我国高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合作教育: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科学大师,也要培养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英才。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既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研究型大学走向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繁荣的重要手段。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应当理顺校企关系,建立完善的合作教育机制;加大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力度,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加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企业高级研发人才;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合作教育的导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合作教育社会性特点十分突出,在运行中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美两国实施合作教育的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高校和企业均有高度的自主权,且政府倡导产学合作,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政策法规完善;我国则市场机制不健全,高校受学制、经费等因素困扰,企业缺乏接纳能力,政府推进力度不够。改善合作教育环境是我国发展合作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利益冲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诸要素在各自的利益面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本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主要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找出了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性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制定解决利益冲突的政策原则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