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流派。在标新立异的先锋派艺术不断冲击传统的艺术观念,从而导致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趋于模糊之时,它却摈弃了美学家应有的批判精神,一味对新艺术采取亲和的态度,企图以艺术的制度论为其作理论辩护。然而,由于艺术制度论放弃了对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的探寻,它最终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本质。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本质其实在于艺术所固有的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2.
艺术符号论、生命形式论、幻想论和直觉论,是符号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理论开辟了艺术美学的新思路。本文在阐述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理论的精髓所在及对当代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竞争,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基础上,表现了本能与文明、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以及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济金根》的批评,成为悲剧思想发展史上的转折性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既有悲剧理论,提出了"现代悲剧"观念,并阐发这一悲剧类型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要求。他们指出并不存在所谓理念论的悲剧,只有社会历史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现实悲剧;社会历史的变动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和悲剧艺术的真正内容;历史变动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否合乎历史理性,才是判断历史变动是否构成悲剧的内在准则。他们在批判理念论的悲剧观的同时,还提出了现实主义剧作和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即悲剧或文学作品要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历史理性和美学要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以形而上艺术价值观为基础的西方传统美学被引入中国。但是,面对民族危亡、国力衰微的特殊社会历史境遇,中国知识文化精英对美学的旨趣明显有别于西方,他们将艺术价值与功能明确指向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促成了艺术价值观的实践转向,培育了以艺术救国论、艺术治国论、艺术强国论为基本内容的"艺术实力"观。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这对理解、提升国家文化实力与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7.
媚俗艺术是现代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美学谎言。本文深刻分析了媚俗艺术产生的社会条件,特别分析了媚俗艺术研究当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即它的阶级起源,同时考察了媚俗艺术自身的风格特征并对其作出了辩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兴观群怨"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美学思想。该理论揭示了艺术审美的社会功能问题,在艺术领域内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借此也可阐述首饰艺术的社会功能,即分别以兴、观、群、怨喻指首饰艺术的感发作用、认识功能、交流功能以及社会批判功能。在首饰设计与工艺已被提升至艺术高度的今天,灵活运用"兴观群怨"这一东方的、高度概括的美学理论对首饰艺术加以分析,既有利于艺术工作者提高首饰创作的审美高度,也有利于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首饰艺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根源在于传统美学的主体性原则,在于以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来演绎和规范艺术。海德格尔在批判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基础上,把艺术看作对存在者的真理的揭示,从而为艺术的再生树立了新的路标。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3):92-96
在比较视阈中研究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论,就其研究路径的合理性、理论前提的批判性及具体论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梳理了格罗塞艺术起源理论的文化背景,并阐明了格罗塞功利主义的艺术起源论对于审美无功利理论的反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学校美育中,艺术教育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不能把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根源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章主要论述绘画的形式美的辩证关系,主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对所谓的“新潮艺术”、“前卫艺术”作了分析,强调艺术跟随时代,反映人民心声,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是第三代学者对文艺美学学科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本文以《文艺美学》为依据,从理论转向,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茜勒维·高利耶(Sylvie Coellier),为法国普罗旺斯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视艺术、艺术史、当代艺术评论,是法国当代前卫艺术领域中少有的专家之一。接受北京师范大学邀请,茜勒维.高利耶教授于2011年4月2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报告厅做了题为《近三十年的法国当代艺术》的演讲。在欧洲文化背景中,法国艺术有什么样独特的艺术风格?法国艺术家为当代国际艺术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茜勒维·高利耶教授通过介绍和评价近三十年的法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法国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学不美”是当前文艺美学教学中学生的普遍感叹,这与美学的哲学身份和美学过于浓重的逻辑和理论思辨有关。当代美学的重心已从美本质问题转向艺术和审美经验,艺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也为美学教学的艺术参与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艺术参与可以有效地改变美学的沉闷面目,使美学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之学,而可以成为生活化和日常化的审美实践,美学由此可重获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会议中心主题是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总体上围绕艺术学原理与艺术关学、艺术史与艺术遗产以及艺术学学科建设与艺术学专业教育中的三大问题分组进行了研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保罗·高更是 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 ,他用感性的方法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观。高更认为 :自然是和谐、统一和有序的 ;艺术能够促使人的感情升华 ,在艺术中是“激情第一 ,理智第二”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由感性通向理性、超越感性本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review I will assess the validity of Denis Dutton's provocative argument for Darwinian aesthetics. In The Art Instinct Dutton draws on the insights of Darwin and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Geoffrey Miller and Steven Pinker to analyse art as the product of evolution. Pinker asserts on the dust cover that ‘this book marks out the future of the humanities – connecting aesthetics and criticism to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hat ‘Dutton has made a bold and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this exciting new field’. Miller's opinion of The Art Instinct is noticeable by its absence. In his review of The Art Instinct, arts academic Richard Hickman concludes: ‘for educators, if we accept that young people have an “art instinct”, then it is incumbent upon us to ensure that this instinct is nurtured and developed’. I agree. My aim is to critically assess Dutton's contribution and speculate about how it might inform future direction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对中西文化传统和生命价值的分析,呈现出其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文化学意义上的宗白华美学不仅仅在于探求审美艺术学的规律,而且要以审美为中心建立理想的文化类型。宗白华最终将目光投向审美的文化理想,把艺术原则推至人生层面,成就了"艺术式的人生"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