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信阳农林学院选取32名被试,分成实验组(16人)和对照组(16人),对实验组被试开展为期8周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进行前后测,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多个维度上都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3)存在非常显著的组别主效应和辅导主效应,组别和辅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利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效果。为此,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6周后对照组被试的情绪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变化。因此,积极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情绪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娟  姜喜双 《学周刊C版》2019,(20):183-185
选取16名具有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分为同质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运用团体沙盘辅导进行6次辅导干预,对照组采用日常普通的学生工作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上,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1);2.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证明团体沙盘能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提升失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将招募的30名失恋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4),对实验组进行9周、每周1次的团体沙盘辅导,对照组没有任何干预。使用SCL-90四个分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在团体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前测分数差异不显著,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积极心理资本的后测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提升失恋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且效果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在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的干预效果。方法设置实验组、对照组大一专业调剂生各25名,对实验组进行8次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分别评估各组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的2个维度。结果接受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后测中学习动机两个维度的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在学习动机前后测的分数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专业调剂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自信心水平的效果,笔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自信心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组的自信心总体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自信水平与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校大二年级同专业两个班学生,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参加6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另一班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前后测量表评估法和主观评估法检验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CSICD)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的前后测比较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两量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实验组对团体效果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结论: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团体训练是心理健康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选择34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人),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了为期7周的团体训练实验,以检验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前后测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存在差异显著;实验组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3个月后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表明团体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性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学院大学生32名,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自然实验,进行了为期五周的两性交往团体辅导活动,活动前后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进行测试。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的各个项目得分差异。结果:各量表的各项得分前测与后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成员在两性交往方面有了明显改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有心理辅导需求和无辅导需求的贫困大学生各30名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贝克认知疗法辅导,每周一次共6次的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辅导前后采用SDS、SAS、SCL-90对实验组进行测量,并就辅导前后与对照组的心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接受辅导后与对照组在SDS、SAS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的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辅导前与辅导后在SDS、SAS的得分以及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在改善贫困大学生抑郁、焦虑、以及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团体辅导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法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提高自信心,明确职业方向,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结论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辅导的有效方法,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而言,团体辅导是一种更明确、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选取湖南女子大学56名大一女生为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为:干预前,两组CDMSE、SAS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CDMSE评分上,实验组"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订规划"三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为期两个月、七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12名大学生的自我进行干预,并于团体干预结束后三个月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团体干预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的完善与成长,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持续性效果、生态度效度较好。(2)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且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影响的长期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舒兰市职业高中实施了“唤醒教育”,提出了“自我约束、情感拉动、典型引导、激励改正、设计目标”二十字方针。具体措施有:(1)创建实施“唤醒教育”环境,让“唤醒教育”理念根植于师生的内心;(2)把握“唤醒教育”与具体工作的结合点,绽放“唤醒教育”爱的火焰。“唤醒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1)消除了大批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学习兴趣;(2)增强了“爱和责任”意识。(3)唤醒教育的实施消除了社会上对职业高中的疑虑。  相似文献   

17.
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五年制高职恋爱学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筛选出正在恋爱的3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心理辅导。相关测试与调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和变化。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五年制高职生进行恋爱指导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采用准实验研究中的“不相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以928名灾区中学生为样本,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和控制组(不进行干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与控制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上,实验组学生有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度和重度心理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对经招募和筛选的30名大学生进行八次认知疗法取向的团体辅导,考察认知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效果,总结形成缓解就业焦虑的有效干预模型。结果:问卷结果显示团体干预后,实验组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结束两个月后的追踪测试也说明效果同样显著。结论:认知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可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就业焦虑干预模型可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