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宋代书院制度正式建立以来,在书院的讲学之中,就有重视经学、史学和文学的传统。而兴复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在收徒讲学之时,更特别注重文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尚有不足。基于书院的学术性质和宋学发展的特点,关注学术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书院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也和当前思想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趋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清代书院的教学功能逐渐减弱,其学校属性开始淡化。文章从文献保存、文献信息整序、社会教育、文献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五个角度揭示清代书院图书馆化迹象,通过与近代藏书楼职能的比较,认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在书院文化方面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7.
清代书院图书管理制度分为监院负责制、斋长负责制、董事负责制和山长负责制;书院藏书典藏要详尽完善的图书登记入账,以四部分类为主进行分类,著录项目完备的图书编目,书院有完整的藏书管理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借阅制度。  相似文献   

8.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书院在清代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其规模和数量远越前朝,在城乡得到基本普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同时,为加强思想政治统治,清政府强化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书院官学化趋势明显,丧失了自主办学、钻研学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甘肃最大的官办省立书院的兰山书院,在教学内容、院规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官学化的特征,为近代甘肃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其教育管理、考核管理、筹措办学经费等方面均有较多至今亦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陈尚敏 《档案》2022,(3):15-20
清代书院政策,经历了由禁创到鼓励的不同阶段,其转棙出现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谕令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敷者准动公项支用,各省会书院相继建立。结果17个省的23所书院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甘肃兰山书院位列其中。兰山书院的设立,其意义首先在于,兰山书院为甘肃各府州县书院的发展确立了范式;其次,围绕兰山书院,清代甘肃教育中心形成;再次,兰山书院为外省人士来甘肃讲学搭建了平台,这不仅推动了甘肃科举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地方教育的内生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禹玉环 《兰台世界》2013,(28):154-155
清代,遵义的书院教育围绕教学、藏书、供祀三大活动展开,在弥补官学教育的不足、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教育对象扩大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有关史料的梳理,对芜湖县学藏书特别是中江书院的藏书史实及规范章制度作了较为细致的考辨。认为:中江书院藏经阁是芜湖近代图书馆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16.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铁岭市清代流官郝浴创建的文化教育遗址-银冈书院,距今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它是清代东北最早的为准备科举应试而研习经史的场所,在培育人才、振兴地方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历时经年的海南蔚文书院学田纠纷案动态地呈现出清代书院学田管理与收益分配的复杂状况。清代蔚文书院在继承明代玉阳书院部分学田产业的同时,也延续了绅管学田制度的一系列矛盾,从而导致了学田管理主导权由“绅”到“官”的转移。“绅管”与“官管”皆留下了一定隐患,官绅之间对书院学田功能的不同认知,更使矛盾日益凸显。学田诉争的重要参与者林邦辉编纂的《蔚文书院志》虽然提供了与学田纠纷相关的客观材料,但同时也处处体现出编撰者建构其利益合理性的主观诉求,实有争取话语权力,巩固绅士权益的思虑所在。  相似文献   

19.
程晓红 《兰台世界》2013,(11):102-103
在清代,如果士子中举,就会失去原本官学学生的资格,但是举人仍然需要读书应试.于是,至清代中后期,各个地方由官府创办的专课举人书院就应运而生,专收举人表进行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伊川书院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渊源及二程尤其是程颐以伊川书院为依托不遗余力的培养理学人才的动人事迹,介绍了程门得意弟子的重要活动和伊川书院现存的重要碑刻,为进一步研究伊川书院及二程理学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