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一、教学要凸显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而儿童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这一发展、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4.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重视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给儿童关于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学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应尽量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从而达到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堂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为此,本文拟谈谈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小学品德学科中地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新课标提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特殊的价值"。教育研究表明,使学生通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我国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按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的有机融合。它强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要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要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7.
方利美 《考试周刊》2012,(80):133-13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儿童乐于接受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即可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最恰当不过了。如何在品社课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还强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针对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精心设计.将教育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0.
孙民 《湖北教育》2004,(23):40-4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