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法治教育应注重法理的引导。文章指出法理与法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互间的联系,论述在法治教育中突出法理的价值意蕴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2.
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是典型的后喻文化时代,传统教师权威遭到后喻文化的消解,表现为: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法理权威正在消解。教师权威的消解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际传递,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不利于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现代教师权威的重建迫在眉睫,包括教师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法理权威的重建。其中,教师道德权威的重建在后喻文化时代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时代深刻改变了教育的传统样态,其给“知性”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德性”教育带来了一定风险,使作为“德性”教育保障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的教师道德权威陷入式微之困,具体表现为法理型教师道德权威、传统型教师道德权威、感召型教师道德权威这三种成分的式微。智能时代依托以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进行教师道德权威的理性复归与重生势在必行。为此,需要捍卫法理教师道德权威,寻求使其合理合法之路径;复归传统教师道德权威,重塑尊师重教之风;强化感召教师道德权威,坚守教师道德权威之本色。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与法律存在着不和谐之处,故此,人们在道德的评价问题上各持己见,本文力求在崇尚道德法律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科学、和谐的法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体验将法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和道德成长,不失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教学中可通过情境体验导学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道德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法律与道德在现实中的矛盾剖析,达到批判企图摆脱法律的约束以求随心所欲地实现道德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思潮,力求在崇尚道德法律、追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科学、和谐的法理体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苏洁  傅建明 《教育导刊》2014,(12):51-54
诚信源于契约,契约是现代诚信的法理基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发展水平和生活世界决定了运用契约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为契约之一的诚信契约可分为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两种类型,各自有不同的价值。在具体实施时要遵守自愿性、平等性和互惠性原则,同时需要获得学校制度、人文精神以及人力资源的支持,才能使“契约式”诚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从权属特征、诉讼价值、法理基础3个方面对量刑建议权展开法理研究。量刑建议权作为检察机关公诉权的组成部分,具有专属性、程序性、非终局性3个权属特征;促进量刑公正是量刑建议权的首要价值,除此之外,提高诉讼效率、完善监督渠道、提升业务水平也是量刑建议权的诉讼价值;在法理上,量刑建议权既符合不告不理原则,更符合权力制衡原理。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载体,是聚焦儿童成长中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法",培养儿童明法理,懂规矩,从而构建有道德的生活,陪伴儿童实现道德成长,促进儿童知法、守法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1.
法制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现实存在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模式,其基本任务是在对传统道德扬弃的基础上改造人们对道德的片面认识与依赖,建立合乎法制理性的新型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模式,其基本研究方法是以西方法理学方法批判和剖析伦理道德,探讨道德改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我国新时期的立法活动和执法活动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法理渊源和基础性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探索,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旧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课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筑了这门新课程设置的哲学基础。深入地探索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哲学基础,是学习和掌握这门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法律教育一贯重理论而轻实践,面对21世纪的挑战,对法律教育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诊所法律教育便应运而生。诊所法律教育通过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和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对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对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律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民法还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抉择是司法者难以避免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形式正义在国际私法领域也称为冲突正义,它要求法官严格遵守法律规则办案。在一般情况下,维护形式正义就意味着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法律规则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可随意破坏。然而,当绝对遵守法律规则将在特殊案件中导致实质不正义的结果时,法官应把握法的精神与主旨,合理发挥自由裁量权,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维护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国家建设要求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实现了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嬗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形成了古代契约法律制度的诸多特点,法典化程度低,多方参与契约的订立,道德与伦理也成为契约的重要规范,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相混合等。这些特征是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层面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要求处罚依据应当明确,但法律规范中存在不确定法律概念又是客观现实。行政处罚法定原则适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造成一定困难。为实现二者相生与共,立法中应当适度限制不确定法律概念,采用定义概念的方式增加处罚依据的明确性,通过法律解释明确不确定法律概念,扩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范围并减少“判断余地”。  相似文献   

18.
法律英语写作是法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法学知识和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法律观点,如何用英语撰写好各类法律英语应用文体是法律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法律英语写作的方法着手,分析了法律英语写作中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与词汇、短语、句型的运用以及篇章的布局和安排;探讨了法律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列举了法律英语写作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法律英语写作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法律英语写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判例在宋代有极大发展,宋统治为防止以例破法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终因体制的弊端、价值取向的偏差、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和技术的缺失等原因,形成以例破法局面,其经验教训极大地影响了明清的判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原则是作为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调节器出现在司法裁判中的。用原则断案时,有着较为严格的论证要求,这是因为原则相对于规则的刚性,具有柔性的特征,在适用原则时会带有较多的价值判断和自由裁量:较之于“泸州遗赠案”,“里格斯诉帕尔默案”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