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低碳技术,而低碳技术的开发、使用、完善主要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行为来完成。为了从根本上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行为,文章深入剖析了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行为生成机制,在生成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其工作价值取向。因此,结合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重点研究了低碳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一线起关键性作用,工作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其劳动保护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积累很多,本文对劳动保护的前期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比较集中的方面进行了梳理: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各类企业的劳动保护、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劳动保护的组织形式、不同情境下的劳动保护工作和不同类别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不仅需要单一的专业化人才,而且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并可以驾驭人工智能创造新价值的高技能人才。从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诉求出发,提出了教学目标转型的措施,对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必备的思维方式和人才素养进行分析,以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升人才素养。  相似文献   

4.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其他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而是在借鉴他们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初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高技能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政府逐步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考核、使用和待遇等政策规定,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正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建国之初,国家就非常重视技术工作者的劳动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把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劳动保护方面的工作按照历史进程分成了探索时期、曲折前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六个时期,分析并回顾了不同时期的高技能人才劳动保护的状况,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徐黎源 《职教通讯》2012,(14):13-14
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快服务业人才发展对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它无疑是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高技能型人才这一重任的最佳承载者,引领、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三个适应,五个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探讨了从职业道德、技术理论和操作水平全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提出了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方式的具体方法和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高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承担着产业的产品工艺升级和技术更新迭代的重要任务。培养好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五菱工匠学院为例,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开展研究、探索与实践,以期为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满足自身发展诉求,转变经营模式,企业营销也必须向低碳营销模式转变。企业可以从营销观念、营销意识、营销策略、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转变,实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要求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专业发展机制,依托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总部—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全面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技能人才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前进的推动力。高技能人才不仅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技术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从集约型经济类型到高科技发展模式,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改革,技能创新是提高和整合区域经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创新的中坚力量。但是受旧的人才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经济迎来的第四次革命浪潮。面对这场关乎现在、影响未来的革命,人类不仅要从本质上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即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更要反思变革那些习以为常的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育紧跟时代的经济脉膊,未雨绸缪,提前抢占低碳理念教育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老工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类人才是伴随经济发展新出现的中坚力量,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目前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技能人才”属于灰领阶层,不同于白领和蓝领。本文针对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分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行为视角;另一方面由于老工业基地的学校是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输送渠道,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存在一个评价对接的问题,因此,本文又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方式——校企联合评价,在分析其行为的内涵与特点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能人才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行为视角校企联合评价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在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的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16.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正日益加大,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实现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现有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过多地偏向于理念与政策,尚未形成符合云南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析云南省低碳经济外部环境驱动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的自然能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从意识增强、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低碳经济示范区四个层面提出了云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框架以及在该模式框架执行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十大技能人才楷模在全社会所形成的影响,已经转变了人们对劳动与技能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已将职业教育培训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中央印发15号文件,召开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表彰十大楷模和技术能手,中央财政将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把职业教育培训事业人才的陈旧认识,技能兴企,人才强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本文按照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这两种理念对兰州市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发现兰州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兰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20.
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民是根本主体。发挥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其低碳经济意识。低碳经济教育是提升农民低碳经济意识的基本方式。对农民进行低碳经济教育的内容多样,核心是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由于乡村精英是低碳经济教育的重点,要增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使命感,使其真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妇女的性别特征使其能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意味对其低碳经济教育应因"性"而别;应该将幼儿、中小学学生培育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农村幼儿低碳经济教育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农村中小学的低碳经济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为主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