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1999年、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被删除之后,2001年以后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再度将它列为“考试内容”。“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  相似文献   

2.
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已经颁布,“三大变化”已广为人知,“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新增两个考点,“古诗文阅读”主要是增加文言文阅读的难度或者是文言文的分值。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从容应对《考试说明》的变化,更好地领悟《考试说明》的精神,使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得到加强,我们特刊发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周立和 《求学》2004,(6):21-24
如果说,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一直围绕着“稳中求变”来倡导高考在内容、形式上的全面改革的话,那么,2004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考试大纲》的调整则主要体现在“变中求稳”上。主要表现为“五变五不变”:  相似文献   

4.
欧阳睿 《高中生》2011,(7):58-59
编者按:每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同时也是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2011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是2010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的进一步完善每相对于2010年的《考试说明》来看,2011年的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整体保持不变,局部进行了微调。本刊现分别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考试说明》进行解读,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宝剑 《学语文》2011,(2):48-48
1.2011年安徽省高考说明的语文部分较去年是迈小步,不停步,稳中微变。从2006年开始,安徽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走过五年.在亮点频现.争议不断中渐趋成熟。今年的《考试说明》凸显“平稳”特色:突出大纲“以能力立意”。考查学习能力的层级不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保持不变;但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有变;试题形式稳中有变。  相似文献   

6.
《考试说明》是高考备考的主要依据。1999年广东实施“3+X”高考方案,政治科广东卷的《考试说明》对比以往,是“稳”与“变”的统一体。为此,高三政治教师和考生的备考策略应该是,全面把握《考试说明》,把考点复习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应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性质、能力要求、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作详尽的说明,并附有各科的题型示例。编认为,编发《考试说明》“有利于克服考试工作中的盲目性,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8.
姜有荣 《考试》2004,(3):8-10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修改,是在整体上保持与2003年连续性基础上的一种局部微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微调”中所透射出来的变化信息,现对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的八个变动点逐一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语文《考试说明》与2 0 0 2年语文《考试说明》对比 ,稳中有变 ,着重能力考查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现将 2 0 0 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 2 0 0 2年语文《考试说明》作比较 ,探求复习备考的思路。大体上 ,2 0 0 3年《考试说明》的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 :增、删、换、调。一、增加的内容1.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后加了“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文中重要句子”的后面又加了“的含义”。3.在现代文阅读的“分析综合”的“提取并筛选文中的信息”中删去了“提取” ,增加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其语文部分简称“语文考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其语文部分简称“语文说明”),以其大力提倡“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力的纠正了此前脱离语文学科特点和脱离学生发展需要考语文的倾向,颁行数年来,为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003年,教育部又制定、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进一步提高和细化、系统化了高中语文能力的要求。“语文课标”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编写教材和考试评价的依据,是语文课程发展的最高“指挥捧”,“语文大纲”和“语文说明”如何体现、贯彻“语文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这是考试中心专家、也是每个语文人所应关心、关注和必须花大力气尽早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语文大纲”和“语文说明”存在的不足、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和发徙高考语文能力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自颁布《考试说明》以来,高考文言试题总的说是依据《说明》,遵循《说明》精神的。首先,所选阅读材料属于“浅易的文言文”。关于什么是浅易的文言文,刘国正先生认为是“指《史记》《孟子》《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一类书籍旨在普及的今人选注本”(《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载《中学语文教学》1983.11),命题者认为是“首尾俱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没有生辟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较少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的文言文。”(《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8)其次,考…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4,(3):1-1
出自教育部考试中心的2004年令国高考《考试说明》已经浮出水面。截至本刊发稿时为止(2004年2月12同)尚未接到《考试说明》的正式文件。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2004年普通高校统考的考试内容、试题形式以及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与上年相比没有大的变  相似文献   

13.
应2001年参加“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总结2000年试行的“文科综合”命题经验和考试情况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提出了“文科综合”的考试目标与要求,对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等作了说明,并对试卷题型予以示例。《说明》既是“文科综合”的命题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复习迎考的依据;《说明》不仅增加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透明度,而且是参加选拔性考试的学生学习的“方向盘”。作为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政、史、地教师,应认真研读《说明》、用好《说明》,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祥云 《学语文》2011,(3):30-31
一、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2011年全国考试大纲与去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安徽省《考试说明》则变化有四:一是将“不写错别字”部分的“要求文中的汉字书写正确。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改为“要求文中使用现行规范汉字,书写正确。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目的是使表述更加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河北省初中语文升学试题(以下简称“试题”)依据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省《2003年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兼顾了选拔功能和普及功能。试题在前三年改革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解正宝 《学语文》2011,(3):31-32
2011年是我省高中新课改后高考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认真对照、比较10年与11年的语文《考试说明》,我们认为11年的《考试说明》局部有微小的变化,与新课改更加贴近,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总体来说显得平稳、务实。一、变化细看“考试范围与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把2002年“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变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整合”一词,首次写进了《考试说明》。“整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我们也必须做全新地认识与更新。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一直围绕着“稳中求变”来倡导高考在内容、形式上的全面改革的话,那么,2004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考试大纲》的调整则主要体现在“变中求稳”上。主要表现为“五变五不变”——  相似文献   

19.
上“变动”情况及命题趋势分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说明》较2008年,“变动”情况(依照2009年《说明》的顺序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力 《天津教育》2009,(3):45-47
2009年,天津市作为新课程实验区将举行“新高考”。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本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原则,编制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