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一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赢得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的喜悦,近年编成电视连续剧一再上演,轰动国内外,在许多国家兴起一股《西游记》热.然而《西游记》决非近年才传至国外的.早在元朝时,朝鲜舌官边暹、朴世华等十二人即辛勤致志奉敕编辑朝鲜古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其中收录了《西游记平话》中的片断,同吴承思《西游记》46回车迟国斗法情节相类似.在《朴通事谚解》中,“孙行者”、“西天取经去时节”、“逢多少恶物刁蹶”三处小注下解释《西游记平话》中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平话》成书年代补证曹炳建现存《西游记平话》(下简称《平话》)残文有三处:(一)《永乐大典》中的“梦斩泾河龙”;(二)《销释真空宝卷》的有关文字;(三)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车迟国斗圣”及有关的八条注文。前人界定《平话》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3.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和现代汉语量词从体系和范畴来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方面,如量词词缀化构词法、量词的重迭形式等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有的类别词如“匹”、“个”、“隻”等还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西游记》小说产生之前,元代曾有一部《西游记》平话。明初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送”字韵“梦”字条还保留着“梦斩泾河龙”一段话本残文。这段残文大体上相当于后来的《西游记》小说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平话中的其他内容,在十六世纪初年成书的《朴通事谚解》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朴通事谚解》,朝鲜学者崔世珍作。为朝鲜人学习汉语的读本。崔世珍(1473?—1542),字公瑞,朝鲜李朝成宗至中宗(1469—1544)时的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历任汉学泰斗、五卫将、承文院提调、同知中枢府事等官职。曾先后于1506年、1518年随使节赴明朝。他于中宗10年(1520年,相当于我国明  相似文献   

5.
《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期重要的汉语教科书,反映了北方口语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元末明初语言的重要语料.本文以《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从其概况、语义、语用、语法功能四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着重根据全真教史以及古今文士对《西游记》的研究述评,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平话)》为全真教祖师丘处机弟子所撰,而且认为今本《西游记》的构思、撰写以及定稿,也离不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全真教龙门派教徒,因此元、明两朝全真教徒应被视作《西游记》一书的首要作者。  相似文献   

8.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9.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闰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0.
《朴通事谚解》是整个朝鲜时代(1392-1910)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其反映了明代初期的汉语特色,里面的“着”使用频率较高,不论是实词用法还是虚词用法都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育比较兴盛。《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包含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其中所反映的教育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及学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朴通事谚解》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与敦煌变文和现代汉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助动词"要"的语义与敦煌变文的助动词"要"语义相比,多了表示"可能"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助动词"要"语义相比,还没有出现用于比较句、表示"估计"的用法;在语法上,《朴通事谚解》用来修饰"要"的副词既有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副词如"却、方、待"等,也有属于现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只、也、都、还"等,呈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西游记》版本研究,需要选定一组《西游记》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建立共同的坐标。从《西游记》成书史和版本史实际出发,建议以“词话本→前世本→世本”这三部《西游记》版本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它是三书承传关系的形象概括,代表《西游记》成书时期的演变轨迹,又是《西游记》版本史源头时期的真实记录。它为“祖本”论指明了方向,为源流论开拓了思路,为演变论奠定了基础,为作论锁定了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朴通事谚解》反映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的状况。其中意志类助动词"敢"、"肯"与敦煌变文和普通话相对比,可见它们的语义呈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趋势,其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语法特征则与现代汉语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古传《西游记》是金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并在陕西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6.
最新的资料发现表明,大略堂本《西游释厄传》源出清初文学家查望之所藏(或所刻),并为汪淇、黄星周等人所见所读,为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据陈元之《西游记序》所臆想的"前世本",以及认为"前世本"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色相当鲜明"等,因皆为自说自话所致,故其既不可取,亦不足法。  相似文献   

17.
《元曲选》宾白中动词重叠式带中置、后置宾语的格式共五种,其中,宾语中置占优势,且人称代词宾语全为中置;动词重叠式加"儿"尾有两种格式,用例尚不多.将这两个方面与《老乞大》《朴通事》《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进行比较,可发现《元曲选》宾白动词重叠式的这两个方面大致介于《水浒全传》和《西游记》之间的发展阶段,依此可推测其宾白语言中有明中叶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百回本《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回目,上句为“猪八戒义激猴王”,今见的众多新刊行本莫不都是如此.但是,我们如果翻检一下明清时代的各种《西游记》版本,原来情况甚为复杂,即并不都是“义激”,有的作“义识”,还有的作“义释”.究竟应以何者为当呢?现存最早的明刊本世德堂本中,此回在总目录中为“义识”,而在正文目录中却是“义释”,同书中两处竟不一样.在明代两种简本中,杨闽斋本情况与世德堂本完全相同:总目作“义识”,正文目中作“义释”;唐僧西游记本正文目同样为“义释”,总目却因缺佚而不知,不过据情推测,极有可能也与杨闽斋本一样同为“义识”.另外,我所见的两种不同版次的李评本中,情况也一样,总目都作“义识”,正文目都作“义释”.这就是说,在今见的各种明本《西游记》中,都不是“义激”,而是与此不同,总目是“义识”,正文目作“义释”,二者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四游记》之成书及刻本年代一向为治中国小说者所注意。尤其是其中杨致和编四十则本《西游传》成书及刻本年代关系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祖本”及版本源流等问题,近年来更为研究者瞩目,成为《西游记》版本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现当代最旱提及《四游记》的研究著作是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 ……今有《四游记》行于世,其书凡四种,著者三人,不知何人编定,惟观刻木之状,当在  相似文献   

20.
蒋汝藻字孟蘋,南浔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甲午科举人.他的祖父蒋维培为南浔有名的藏书家,有《丽嬴馆书目》,藏宋本22种,元本37种,明本43种,御题《永乐大典》原本六册,还有一些手抄秘本,约190余种.至蒋汝藻更形扩展,编《传书堂书目》,有宋善本83种,元本102种,明本863种,并以1500银元觅得宋刊孤本《周密草窗韵语》一册,即以书名题其书斋,称密韵楼.刻《密韵楼丛书》七种,海宁国学家王国维曾编《密韵楼藏书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