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的诗像一幅幅画,静静的,让人遐想。 他的诗.没有刻意求工.自然而淳朴。自然得就像青山绿水一样,线条是那么简洁;自然得像生活本身一样,色彩是那么柔和。然而在自然之中.我们体味到了他的清新淡远,他的温馨幸福。  相似文献   

2.
瓦伦达,五十年代一位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十多年前,美国观众正在观看瓦伦达表演新的走钢索节目,亲眼看着他从钢索上坠地而死.这位“空中飞人”走钢索走了一辈子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一致地走好它,不计较什么得失.”所以他一直走得很好,除了最后一次据她太大回忆道:“我知道这次他会出错,因为他不停地说‘这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瓦伦达走钢索,就像我们当学生的考试一样.瓦伦达想走好钢索,我们谁不想考好试呢?于是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在考试前,无数次的叮嘱自己:“这次只许成功,…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脚步从未停下来的旅行者,但是他走了很多年却从未走出过这个小山庄。他一直在反复走自己走过的路,从村西到村东,从村南到村北,却始终没向这个村子外迈出一小步。一个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他的脸和风沙摩擦多次,像那些同样遭到风沙千万次抚摸的岩石一样被掠去了年轻与健康,变得和朽木一样干瘪枯黄。他  相似文献   

4.
于晓燕 《现代语文》2006,(11):51-52
张炜,成长于美丽富饶的胶东平原。在当今化状态处于“无名”的时代下,各种浮躁之气充塞于坛,而张炜像一位善于思考的智,清醒地注视着“现在”以及“现在”中人们的惰性。他坚持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精英批判立场,以民间世界为根据地,矛头直指现实浮夸的世界。民间世界经过张炜主体性观念的过滤和改造,已上升为张炜想象中的学审美的理想世界,因为与现实世界有隔膜,所以它保留了许多现实世界中所不能容纳的审美因素,例如一些怪诞和狰狞的意象,使本变得含蓄晦涩,而这却恰恰显示了民间世界的另一种生存方式。我们在此以意象为突破口,借以窥探张炜神秘而又饱含生命力的民间世界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执著于简朴生活的作家。从最初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到晚近的《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张炜的文字中始终透射出对故土深深的眷爱和依恋之情。从情怀上看,张炜是真正的"大地守夜者",他拒绝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渴望在传统中找到心灵小憩的净土,这是一种绿色精神之旅。在这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上,"融入野地"渐渐成为张炜的选择和向往。因此,读张炜的散文,比如《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我们能触摸到他的山水情结,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恋和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它们--万松浦的动物们》。这篇散文用朴素的文字,呈现了万松浦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让我们在欣赏那些小动物的鲜活与灵性的同时,也尽情享受作家带给我们的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和温馨。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脆弱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吗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他偏偏就是一意孤行,只好偷偷地离开家,上了奔向内蒙古草原的火车。就像26年前他离开北京去西尔根那天一样,也是独自一人,傍晚的夕阳火红,显得有些凄清。其实,上了火车,他自己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根筋似的非要大老远地跑一趟那里。也许就像罗大佑歌里唱的那样:“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面具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事,我们谨慎而又小心地走每一步,生怕一失足就会出现意外。但其实,这个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就像一个表面看起来光怪陆离的马克杯,其实里面只是一层雪白——明亮而又清澈。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理解这种所谓的单纯,因为人与人本质上的关系就如同大自然中的食物链一样,是交错复杂的,没有人可以琢磨得透。即使是超凡脱俗、看破红尘的得道高人,他所经历所透析的也只是万物理论中的一面罢了。  相似文献   

8.
张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作家。他的文字是纯粹的、诗意的,他的做人也是纯粹的、真诚的。他的作品,每一部每一时期好像都可以看到他在某些地方的特别之处,他的每一段落都可以拿来诵读。这就是纯粹的文学。张炜用自己的文学营造了特殊的精神领域。在当代文坛,张炜无疑是既具复杂性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他始终带着明显的个人特点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从《外省书》到《丑行或浪漫》,他的创作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初春时节,我再次采访了张炜,与过去的访谈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谈到了他中学时期的写作之苦,他对于中…  相似文献   

9.
迪安兹每天都走一个固定路线上下班,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平静. 一天晚上,像往常一样,他回家很迟,出了地铁口后准备去一个餐馆吃一点夜宵.然而这一天,他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破了.出了地铁口后没走几步,一个十几岁的持刀少年逼近了他.  相似文献   

10.
杜霞 《中国教师》2015,(3):87-88
<正>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看到某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惠特曼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不仅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也有个像孩子一样天天向前走的大人。星星老师就是这样的大人,一个像孩子一样欣欣然向前走的大人,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在走,他的电动单车后座上,有一个小女孩,那是他心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1.
正作家张炜形容自己每一本作品的灵感来源是"种子",但是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立即发芽,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心里酝酿了好多年。从1973年开始写作,张炜已经写了44年。在这44年里,他始终坚信:写作者要对这个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善意,而不是一般的善意。"写了四十多年,或许够长了,但有时又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很新鲜也很初步。有大量新作品等待写  相似文献   

12.
雪的面目     
雪,在某个层次上,像级了我们的心。 在赤道地区,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 怎么说,儿童都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像沙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  相似文献   

13.
阳光真美我始终没有忘记的是2002年9月1日,那时候的头发真让我讨厌短到耳后,像个小男生一样。他是怎样出现的?我沉浸在对头发的自卑中不可自拔,而闹嘈嘈的教室和郁闷的心情似乎突然一下因为远远的靠墙边的一个身影停止了半拍,穿着白T恤,肤色散发出阳光气息,他的眼睛笑成了两条眯眯线,牙齿白得像高露洁的广告一样闪光。而关于他的第一句对白是:"同学,可不可以帮我捡一  相似文献   

14.
永远de父亲     
刘勇毅 《老年教育》2014,(10):33-33
<正>父亲走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安详,一如他老人家一生的慎微低调。当我奔波六个多小时赶回家,再见父亲最后一面时,已是在灵堂上了。在我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中,紧闭双眼的父亲,嘴角仿佛还在微微翕动,像在依依不舍地叮嘱他的子女……父亲病重已久,而当他真的走了,儿子的心还是被一下子掏空了。最后一次面  相似文献   

15.
易茗 《高中生》2012,(12):1
成功的秘诀:像鼹鼠一样,不断地挖通自己的道路。如果有人想要找到一个公式,所有人只要套用这个公式就能成功,那么他一定忘了,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自然力"。其实每个人都得找到大自然为他建造的道路,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如同鼹鼠走的是一条路,松鼠走的是另一条路,都是由大自然量身打造的。我们不能因为鼹鼠不会爬树,就认为它是一个失败者;松鼠也不能因为自己不会  相似文献   

16.
当大学和大学生活——展现在你面前,是不是热血沸腾,希望马上就能踏入“象牙塔”?别急,上大学如同一场出门远行。就像“足够的补给、常备的药物和来自妈妈的附身符”是旅人的坚实后盾一样,要想走得稳、走得远、走得顺利,  相似文献   

17.
风中的别离     
2007年4月22日晴他要走了,在这个充满悲伤的季节。风无情地摧残着单薄的树叶,漫天的叶儿像垂死的蝴蝶一样在空中挣扎……走在那条并不算宽阔的街道上,我们都小心地掩藏着各自的心事,踢走那不属于我们的悲伤,笑谈我们曾经的种种趣事。说真的,和他在—起的日子,我是快乐的。以前  相似文献   

18.
他生于17世纪爱尔兰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公爵之家。在这个权贵之家,唯有他不想成为达官贵人。父亲将他带到一处旷野,指着漫天飞舞的纸片说:"你看到没有,这个时代已经刮起了一股风,任何东西都得随风而走。在这股风中,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我看你还是跟你的哥哥们一样,去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吧!"他说:"可是,爸爸,我发现,空中有一只小蝴蝶,尽管它是那么弱小,可它为什么就不跟风一起飞呢?"他的父亲看到,空中还真有一只蝴蝶正在逆风飞翔,尽管风将它的翅膀吹得歪歪斜斜,但它始终在向着自己的方向飞翔。于是,他的父亲叹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悄无声息,轻飘飘地落在路人的头发上、衣服上,纵使你把心全部交给声音也不能换回它的一句回应;而走得又像来时一样安静,让人在猛然间察觉之后又猛然间叹息。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从春秋到当下的演绎,始终挣扎在贵族精神与知识权力上,因为教师的原型就是贵族精神与知识权力。就像教育一样,始终挣扎在做人上。衡量一个时代的教师,就看这个时代的教师,身上还有几两贵族精神与知识权力;衡量一个时代的教育,就看这个时代的教育,有没有脱离开做人。当代教育,在教师和教育两个天空,都是阴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