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相互研讨,使师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相互研讨,使师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班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旨在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形成师生、生生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1.教师面带微笑进课堂。"面带微笑进课堂,课堂从微笑开始",这是教师必须营造的微笑课堂氛围,这才能给学生最大的心理安全和思维自由。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教法要灵活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呆板。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设计问题,用问题串起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主体-主导"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根据"主体-主导"教学设计理论,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采用"主动建构、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实施"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和"知识-传递"型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策略的实施也要求精心设计,尤其注重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教学正是新课程下的一种通过对话实现师生交往沟通、激发潜能、培养探索能力、促进知识智慧生成、师生共同提高、实现全面发展的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离开教学实践的操作,素质教育必然落空。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必须处理好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关系。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是处理好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这一矛盾的总策略。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关键还在于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精神,即承认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并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学活动,关键在于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精神。承认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即承认学生在教学中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又是价值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必须得到巧妙的安排和组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办好“以本为本”的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以手机为智能终端的师生协作教学是继多媒体教学之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此研究将“雨课堂”应用于《气候学》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雨课堂”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及期末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该研究发现“雨课堂”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为其他专业和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4.
刘妍晨 《科教导刊》2020,(2):147-148
新课程标准基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占据课堂主体,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将知识结构的完善作为目标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难题,崔允漷教授从"教师期望学生掌握什么"出发,提出了"学历案"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则以语文教材中《登高》一课为例,探究"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以期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PISA数据库2018年的数据,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和美国都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且美国教师的应用频率较低。分析显示,教学支持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有显著相关关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幸福感。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也可以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如经常和学生讨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教师自己的理解、适当地给学生提出的观点以支持等。同时,学校应该关注到教学方式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鼓励教师组合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此对学生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分析语文生态课堂,并从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个性化教学意识五方面,对语文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体验、反思性学习命题下的高师心理学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具有丰富体验及反思活动的过程.教学要注重课堂内强化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沉默来自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组织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让真正的教学发生在课堂,必须重建民主平等的师生课堂交往关系,用爱和理解构筑师生对话共同体。课堂是生生、师生间关系和意义发生与建构的场所;教学是师生间共生共长,构筑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是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内部状态变化的过程,师生之间关系在课堂中是关联融通的,教学的目的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