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我到501班上科学课。许多学生围了上来,我想肯定是昨天学生考察蔷薇花丛后有许多发现,急于向我“炫耀”。只听曹德斌迫不及待地说:“胡老师,今天教室门上、墙上爬了许多蚂蚁。”我一看,确实有许多蚂蚁在爬。我想今天的科学课先让学生讨论“蚂蚁”的问题,也能反映本单元的探究主题“生物与环境”。上课铃响了,我开门见山。师:今天很多同学发现教室门上、墙上有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生:大概要下雨了。生:可能雨很大,蚂蚁爬到四楼上来了。生:我听了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有时有阵雨。生:有时有阵雨,还不一定下雨,蚂蚁竟然爬…  相似文献   

2.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我到501班上科学课。许多学生围了上来,我想肯定是昨天学生观察蔷薇花丛后有许多发现,急于向我“炫耀”。只听曹德斌迫不及待地说:“沈老师,今天教室门上、墙上爬了许多蚂蚁。”我一看,嘿!确实有许多蚂蚁。我想,今天的科学课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蚂蚁的问题,这也能反映本单元的探究主题“生物与环境”。上课铃响了,我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师:今天很多同学发现教室门上、墙上有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生1:大概要下雨了。生2:可能雨很大,蚂蚁爬到四楼上来了。生3:我听了天气预报,说明天多云转阴,有阵雨。生4:有阵雨,而蚂蚁竟然爬到…  相似文献   

3.
李英  张克宽 《山东教育》2009,(1):100-100
今天是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内容是“我从哪里来”。这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科学知识,里面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此,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4.
享受科学课     
与科学课结下不解之缘,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科学课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无穷乐趣,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而我则在幸福中体味科学。一直以来,哪怕是刚接手一个新班,我也想办法尽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搭建真正的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消除他们心中“教师是百科全书”的误解,为他们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大胆交流创造条件,追求师生享受科学课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蚂蚁搬食     
一天,我正在吃锅巴,突然发现墙角有许多蚂蚁正把一只死了的虫子搬进洞去,我想:小小的蚂蚁连虫子这种“庞大”的动物都能搬进洞去,到底用了什么“高招”呢?于是,我决定仔细观察一番。 我拿了一块一元硬币那么大的锅巴放在离蚂蚁洞口不远的地方,然后坐在旁边的小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课如何让学生主动求知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依赖教师下结论。 上《蚂蚁》一课时,我尝试用如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我先问:“关于蚂蚁,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许多问题:“蚂蚁平时都吃些什么?”“蚂蚁能看到我们吗?”“小蚂蚁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我把问题列举在黑板上,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自己观察来寻找答案,现在我们就到操场去寻找、观察蚂蚁吧。” 学生们很快就在石缝边、墙脚发现一群群蚂蚁。 “蚂蚁有几…  相似文献   

7.
蚂蚁不见了     
我家厨房的墙角里有许多蚂蚁。听说蛋壳可以制服蚂蚁,昨天中午,我把蛋壳放到微波炉里烤两分钟。然后,把蛋壳放在菜板上,用菜刀的侧面轻轻拍几下,再用玻璃瓶碾成粉。我把蛋壳粉洒在墙角下。今天,我到厨房里一看,蚂蚁果然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科学课应以开放性为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内外自主地探究、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说起蚂蚁,谁都不陌生,蚂蚁是一种有着渺小身躯的生灵,在自然界简直微不足道,人们常常把“踩死一只蚂蚁”用来比喻事情的简单,蚂蚁甚至令人深恶痛绝,谈蚁色变,因为见过蚂蚁噬骨的惨不忍睹,因为有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惨痛教训。但是,我更愿意谈谈蚂蚁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对作为中学班主任的我来说,它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我觉得,如果我们班级里的每名同学都有和蚂蚁一样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班级将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班集体。因此,我经常用“蚂蚁精神”教育学生,力图创建一个“蚂蚁型”班级。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他今天没有穿校服怎么办呢?”我刚到教室门口,班长就大声对我说。是呀怎么办呢?今天广播操比赛,没穿校服可是要被扣分的!昨天放晚学我再三叮嘱学生上学要穿校服,可是今天还是有学生没穿!我严厉地看了他一眼,只见他眼睛红红的。之前他肯定被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责骂了。我把该学生叫上来问:“你怎么没穿校服呢?”他很委屈地说:“早上起床晚了,急着赶来上学就忘了,我现在就回家去换!”我想了想说:“算了,等你回家拿来可要迟到了,再说一个人回家也不安全。”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然而生活中真正会科学观察的人却不多。如何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苏教版《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如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呢﹖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契机,多让学生经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上《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蚂蚁在我们周围到处可见,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下可把他们难倒了,因为平时没有认真观察,所以大家只知道它是小小的,黑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也回答不出来,有的学生还偷…  相似文献   

12.
一位语文老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名学生正在数说他“我想大家都知道时”,他叉说了一句“最近.在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3.
巧歼白蚁     
有一次,我随意丢掉了一根肉骨头,发现许多黑蚂蚁成群结队地像一条黑色的小龙一样,在吃我丢掉的肉骨头,啊,原来蚂蚁也喜欢吃骨头。我猛然想起菜园里那些可恶的家HAONIANZUOWENFUDAO伙———白蚁,它掏空了很多农家的红薯、马铃薯等农作物,我一直想整治它们。今天,也许能如愿以偿了,我可以利用蚂蚁爱吃骨头的特性“引蛇出洞”。我挑了一根大肉骨头,飞快地奔向菜园,把骨头放到菜园旁的一块空地上,然后选了一个最佳位置“守株待兔”。过了好一会儿,还没有动静,我耐心地等待着,又过了一会儿,一颗米粒似的“小白点”一会儿…  相似文献   

14.
蚂蚁,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身体小巧,却可以举起比自己体重重几十倍的物体。上学后,在科学课中学习《蚂蚁》一课时,我特别认真。书上说:“每种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独特的生活习性。”我决定对蚂蚁的“家”进行观察,看看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性。我选了两处环境条件不同的蚁巢进行观察。一处是树的根部,这里阴凉潮湿(A处),一处是操场上的细缝,这里温暖干燥并有阳光照射(B处)。观察的第一天,天气很好。我先来到A处,发现地上有蚂蚁在活动。跟随蚂蚁,我来到树下,发现了蚁巢入口,入口周围全是湿润的土块。这里共有五个出入口。我想:这里蚁巢的规模比…  相似文献   

15.
申立红 《湖南教育》2006,(11):19-19
时间过得真快,新课又结束了,得准备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了.今天这节课教什么内容呢?我想了想,觉得学生对时间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那就复习“时、分、秒”吧’刚好喻老师那儿有现成的教具——钟面。  相似文献   

16.
“今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大树上的蚂蚁在忙碌地爬来爬去,好像有什么紧急的事。在这小小的蚂蚁身上,我有了这几种猜想:1、可能是它们家有什么大喜事;2、可能是它们家的蚁后生下了几只蚂蚁宝宝;3、可能是它们家有什么灾祸,在慌忙逃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希望学生能在科学课中有主体地位,能自主展开探究,不妨让其在玩中学,从而获得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我的理解是,学生在科学课中是否有较高的探究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环节设计是否清晰、问题设计是否巧妙和材料是否准备充分等。想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寻找快乐,在玩中学.在动手时也充分动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科学课让学生动手的魅力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唐丹 《科学课》2010,(1):41-41
我们希望学生能在科学课中有主体地位,能自主展开探究,不妨让其在玩中学,从而获得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我的理解是,学生在科学课中是否有较高的探究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环节设计是否清晰、问题设计是否巧妙和材料是否准备充分等。想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寻找快乐,在玩中学.在动手时也充分动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科学课让学生动手的魅力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欢蜜蜂,爱赞蜜蜂。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连刚会说话的三岁小孩都在说:“我们的生活比蜜都甜。”蚂蚁们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忌妒(jìdu),心里一直搁着一个问题:蜜蜂每天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每天到晚回窝,我们也到晚回窝,为什么人们只赞蜜蜂,不赞我们蚂蚁呢?蚂蚁想啊想,但一直都想不明白。总觉得人们偏心,不公平。有一次蚂蚁到花枝上去觅食,看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很快走过去气冲冲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个问题。”“啥问题呀?”“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当然勤劳啦。…  相似文献   

20.
一周的外出学习,让笔者感觉和学生们有好久一段时间不见了,今天是这些天来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笔者带着一份好心情站到学生面前,这节课是在三(1)班,一进班,就听见“哇,哇……”‘的欢呼声,看着这群久违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可爱,不加掩饰的把那张张可爱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一个女孩子发话了:“老师,您这儿天哪去了啊,我挺想您的。”笔者回答了,“老师外山学习去了。”还有一男生说:“老师我也挺想您的。”“老师您的新西装好漂亮啊,老师您穿西装真好看。”接过同学们的句句赞美声,笔者的心里也甭提有多高兴.笔者也把一声声“谢谢!”送给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