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话”与“重建”是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两个话题,然而,相当的研究成果却只在“设想”、“思路”的层面上论及二者。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书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对话”与“重建”。一该书分三篇,按“总———分———总”的思路结构成篇:上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质,并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与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该篇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与特质纳入视野,并以此为视角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儒、道、释三家——…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金秋 ,《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及天地生人讲座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2 0 0 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张岱年、任继愈等学界泰斗与文化名流到会发表弘论。不同的文化研讨会本刊将每年举办一两次 ,并设“笔谈”栏目刊载学者们的精短论文。是次笔谈分若干次刊出 ,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与“线”的舞蹈动作形式、舞蹈动作调度的变化与舞蹈动作节奏的快慢为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舞与古代乐舞的审美流变的产生与发展,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传承。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方式及历史发展,从中分析从古代乐舞到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舞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梳理,结合现代游戏美术设计的实际案例,揭示中国传统美学在游戏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传统美学对游戏美术设计的价值和影响。该文认为,当下“新国潮”游戏美术设计“重表征轻内在”的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应用违背了中国传统美学“重意象重神韵”的审美要求,客观上制约了“新国潮”游戏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实困境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和游戏美术设计的融合面临了不小挑战。在未来的“新国潮”游戏美术设计中,游戏开发者应当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社会文化效应及“美在意向”的深刻内涵,促进游戏创作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6.
艾昕 《职业圈》2010,(1):40-42
如果说“道”“德”就像中国企业文化的符号,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智慧、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而中国企业家则是传承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0,(5):103-103
辛秋水在《学术界》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文化,具有“阴柔性”,以“仁”“义”“礼”为交际原则,讲究人情,注重面子,是一种道德本位的德行文化。儒家思想统治着中国的古代社会,它排斥法治,主张德治,再加上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一直奉行的是人治原则,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法治缺位,不过这并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思想就没有参考价值,因为:  相似文献   

8.
陈亚通 《文化学刊》2012,(5):108-1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改革与发展成就的背后,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工业化、市场化破坏与乡土文化“空心化”态势。村落特色文化。既有地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特质和现代化风貌,又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创造性、突出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拯救当前农村“万村一面”和“文化失语症”的良方。本研究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浙江省“种文化”百强村林家村“桃花笔会”特色文化的个案考察,剖析村落特色文化的生存生态、功能、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已经提出了一百年 ,这中间经历了几次大的讨论高潮 ,极端的有“全盘西化”和复归传统 ,此外还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从现在来看 ,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是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说”,因为这是中国文化比较现实的出路。传统即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离开现实空谈传统文化没有意义。尤其在我们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果、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综合创新”的意义就更大。但如何创新 ,也即创新的基础和方式是什么 ?我认为需要反思的是文化讨论中存在的两种比较大的偏向。一种是非历史主义观点 ,只满足于对不同文化作…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心魂”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对中国社会的演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诸多方面。我们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发展中国化的企业文化,建立中国化的企业道德价值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高丙中我们所谈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既有的文化,而不仅是指固有的文化。“既有的文化”意在现状和事实,“固有的文化”重在历史和本源。中国文化等于传统文化,约等于固有文化,这是“五四”时期的文化讨论所基于的事实和逻辑。在今天...  相似文献   

12.
何为“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0,(5):189-191
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潘德东在2010年7月1日发表的题为《防文化侵略,止文化泛滥》的博文中指出,文化侵略,作为名词,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作为动词,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化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韩剧……有意无意“入侵”中国,导致部分民众精神城池失守、思想领土沦陷。一面是外来文化在入侵,一面是本土文化在流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脐带被人为割断,民族文化的基因被无情抛弃,滋生了一大批“伪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干玷污文化、糟蹋文化甚至根本与文化不沾边的勾当。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斗拱结构在文创灯具中的设计应用为主线,探索传统建筑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的新思路。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观察“斗拱”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传统建筑结构的直接迁移复制”“斗拱”“元素转化的装饰性倾向”,运用体验设计方法进行灯具产品的现代性转化与应用,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传统“斗拱”元素的转化与应用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功能、造型、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构。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设计,将现代审美、材料、工艺结合考虑,实现传统文化在文化产品设计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中华元典精神》说略余同元晚清以降,“中国向何处去”率先成为时代的中心议题,由此引发的“古今中西”之争,既包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种种歧见,又导致了西化与中国本土化关系的无数辩难。今天,问题的中心已由“中国向何处去”转变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竹文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埃及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该文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埃及文化的历史影响,通过分析中埃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埃及传播的具体现状。从交流主体、项目种类、挖掘深度及交流平台4个方面探究制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埃传播的原因。该文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加深中埃交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 ,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 ,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 ,辑录了该稿所收文书 ,描述了两姓之间“六年三讼”的大体历程 ,详述了纠纷的缘起和最终解决之道及其双方所体现的诉讼意识 ,并认为 :在明末徽州民间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民间权威人物的影响已经远不如明初 ,乡民之间的互让互谅往往导致纠纷的最终解决 ,并据此对学界关于明清徽州人擅讼、健讼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周卫华 《职业圈》2007,(7X):6-7,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高旭东教授的《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必须纳入中西比较文化的宏观架构为起点 ,对 2 0世纪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新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新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文化根源、“文革”文学的中外文化渊源、“寻根文学”出现的文化动因、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激进文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握手言欢 ,以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个性主题、启蒙主题、围城主题等 ,都进行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重点探讨外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并对李泽厚、亨廷顿等人一些流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