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教育》2005,(11):62-62
认为新课程高考要彻底变脸、解决现有考试中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认为课程不管怎么改,高考不改也没有用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新课程高考究竟怎么考,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苏盛葵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考特讯】高考备考训练试题,固需摹效高考,然而,更需冲破摹效藩篱。摹效积累经验,或可对付已知和确定性。然而,倘若不去突破、创造、超越,,而是一味摹效(甚至拾人牙慧抄来拼去),仅止于形成教条式信念,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昧于察觉,一旦遭遇“黑天鹅”,不惊慌失措才怪。为切实引领并服务于高考备考师生“摹效与超越”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因此策划组织,约请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力派中青年历史名师,编写了《摹效与超越:高考历史备考设计400题》。编写原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兴忠 《教书育人》2007,(10):22-23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高考改革进入深化期,对高考政策进行价值分析有助于把握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1997年以来的高考政策体现出注重能力考察、遵循科学公正和民主自由原则等诸多趋势,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是地区间权利不平等,其次是评价学生的方法单一、水平偏低,还有进一步尊重学生个性、发扬民主自由等问题,最后还要从社会角度考虑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考感悟     
有人说:高考是一座桥,是通往梦想殿堂的桥,也是通往茫茫苦海的桥。又有人说:走过高考的人,无一不是心潮涌动、感慨良深,心灵深处总埋藏有诉不完的苦与乐。是啊!高考过后,总能看到酒店、饭馆聚会欢庆的场面.也总能看到漆黑江畔独自徘徊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分析历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每年都会出现几个高考热点.那么,在复习中如何处理高考热点问题呢?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对高考热点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时事、科技过于淡漠;有的对热点过于关注.影响了正常的复习进度,基础知识反而掌握不牢.为此,我们特邀请数、理、化三科名师谈谈对高考热点问题的看法,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考高考加油站重视高考,不仅要注重成绩的提高,还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我把复习和考试过程中的学习、心理状态总结为八个字:全面、细致、自信、沉着。所谓全面,主要是指复习的范围要广,答题时考虑要周全。高考时试卷共有五科,每科只有一百五十分,当然不可能把高中所学的内容全部涵盖,但我们复习时却必须面面俱到。从大处来说,学习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掌握知识;从小处来讲,一方面高考出题者是经过精密思考,尽力多涵盖知识点的。另一方面我们谁也不知道高考会出现哪些知识点,只有尽量全面掌握,切忌侥幸心理。高中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5,(4):60-60
事件 1月27日,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征得教育部的同意后,明年北京将取消春季高考。”春季高考已经在北京试行5年了,逐渐显露出公办高校不积极、考生报考率下降、考生仅仅是为了练兵等问题,让有关部门和考生们每很困惑,范伯元介绍,最初在北京试行春季高考,  相似文献   

9.
热点内容:数学问题由条件、结论、解题依据、解题方法等因素构成,条件的不完备,结论的不确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是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基本特征。由于开放性问题的解题套路较少,对数学思维方法及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考中常用这种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数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问题,大都可归属于探索性问题,常见有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10.
怎样在短暂的时间内搞好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学生和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多年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考前的总复习都是师生共处于“题海中”,每天是盲目的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尝试高考复习方法,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1.
杨劭暕  热带鱼 《求学》2023,(5):36-38
<正>讲述人:杨劭暕(动物科学专业)、热带鱼(动物医学专业)学科门类:农学类适合人群:不怕脏、不怕累,细心、有耐心;喜欢小动物,对生命富有责任感;对生物学感兴趣、不晕血的同学选科要求:2023年新高考,3+3模式中,一般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即可,3+1+2模式中,首选科目要求必选物理,部分院校对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生物二选一;2024年新高考,必选物理和化学;2023年老高考,仅招理科考生  相似文献   

12.
高考改革     
综述又一年高考的硝烟平息了,从1999年至今,高考改革已经走过了四个不平凡的春秋,今年的高考也是如此:扩招,从黑色的7月变成绿色的6月,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网上录取,即使面对sars也尊重民意坚持高考原定时间不变……我们都可以从中获知高考改革的信息。高考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公平公正、大众化、以人为本的道路。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再次关注高考改革的动向。网大发表文章说,当下中国的高考改革,制度创新较之技术革新更为重要和迫切,应该在制约高考制度的社会制度结构的缺陷中,寻求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其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已经完全被牢牢地钉在高考十字架上:考什么则教什么,怎么考便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一套考题胜过任何文件精神的理念宣传。而且只要有高考存在,这个状况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慎重地研究高考,并通过研究这一评价手段,实现高考命题的科学化,来为教学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董文颖 《新高考》2005,(1):9-10
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等级为D级。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但由于高考试题对此考点的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将其融于其他考点,这样就给考生造成一种误解——高考试题不重视对修辞的考查。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大趋势,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生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高考重点是考能力”,因而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应该让学生明确:高考考查的能力归结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很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查,学生高考成绩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基础知识拉开的。  相似文献   

16.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命题方向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考查基础知识,“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成为本章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第二,随着新教材的实施,高考改革的深入,“联系实际、联系高科技”成为高考命题的方向;第三,与力学、电磁学、光学、医学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大纲》指出:试题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则明确提出,物理、化学、生物之间能综合即综合,不牵强附会.在2005年高考复习备考中,重点抓好三科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上述五种能力,以期适应高考的命题改革,取得好成绩.对于具体的复习,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咸世强 《宣武教育》2007,(11):28-29
时下,很多人都在谈论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都在大讲:高考物理复习一定要“抓基本、抓能力、抓落实……”,等等,这些提法固然没错,但是如果不回答:具体抓什么?怎样抓?抓的策略是什么?就是空谈,不会有多少实际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高考物理的难度居高不下,学生对于高考有着很大的畏惧感,对于物理高考题是又恨又爱:恨的是太难了,感觉学了也不一定会,做了也不一定对;爱的是无论是老高考还是新高考物理都是“原始分”制,所得分数就是高考分数,使物理成为高考中区分度最大的学科之一.分析高考试题发现物理高考题目难,学生不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试题情景化,有一些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经过情景包装导致学生没有读懂题,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解题.2.试题中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学生计算出结果或者用字母推导出结果,但是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推导能力太差导致很难得分,而且占用了考试中的大量时间,使学生答题的时间变得很紧张.3.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平时对于实验不重视,连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教材中的原始实验都掌握不熟也使学生很难拿到分数.以上是高考中物理的分数低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笔者就情景化试题进行分析,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以下着重分析现在高考中情景化包装的几种情况和学生以后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卷”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锋  马方路 《上海教育》2005,(6A):12-15
高考指挥棒不变,学生负担就减不下来:高考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实现;高考指挥棒不变,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不会改观……这样的话在社会上流行着,似乎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某些过程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根指挥棒惹的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