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华伟 《青年记者》2008,(12):64-65
自从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并且在华西都市报付诸实践后,一时间全国主要的都市类报纸都将主流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界也对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现在将有关都市类报主流化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进而更好地推动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突破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一些都市类报纸谋求"主流化"转型.一些都市类报纸声称迈向"主流化"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本文对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做一分析并认为,踏踏实实做受市民欢迎、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大众化报纸,才是都市类报纸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党洁 《今传媒》2013,(4):131-131,145
面对报纸问题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国内都市报纷纷走上了向主流化转型的道路.都市报主流化的过程中,其从受众定位、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同时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过程中又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都市报主流化后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都市类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坚持的自己的特色,采取差异化策略;另一方面也应该着力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提高报纸的质量,也就是做一份有社会效益的大众化报纸,才是都市类报纸的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责任意识践行主流化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流化是都市类媒体的责任担当 早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概念.之后,包括<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些都市类媒体,率先开始探索主流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都市报类报纸的勃兴,是以华西都市报的创办为标志的。自此。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都市类报纸已成为中国报业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改变了中国报业的传统竞争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都市类报纸为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路径,表现在时评上就是积极开设评论版。本文将都市报时评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时评专版(专栏)的功能定位,并对其运作实践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操作手法,发现其特有规律,期待能为时评的长远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探讨树立时评品牌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意义,期待其能引领都市类报纸迈向价值主流、传播主流、受众认同主流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在国内新闻采写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它倡导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道德文化发挥了作用.2007年,为克服都市类报纸同质化、低俗化倾向,《楚天都市报》顺应全国都市类报纸掀起的主流化转型潮流,开始主流化转型探索,将典型报道作为主打品牌,推出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传媒协调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同时,《楚天都市报》通过典型报道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8.
《华西都市报》自1995年创刊,短短几年,即创下不凡业绩。“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都市类报纸前沿的核心理念。在传媒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历程》(以下简称《超越媒体》)一书,浓缩了《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的历史。对有志于办好报纸的人士来说,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具体而言,则是…  相似文献   

9.
《都市晨报》自2001年5月8日创刊以来,经历了社会新闻打头、批评报道开路、社会新闻减量、政务新闻深化、民生新闻强化、社会新闻硬化、新闻归类重组等发展阶段,不断进行都市类报纸新闻主流化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都市类媒体提出主流化转型理念,需要非常有远见的眼光。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市场类报纸只靠一些品位不高的社会新闻来吸引眼球,这种新闻操作方式是难以持久的。报纸是历史的载体之一.在若干年后,后人要回头来研究我们现在的历史,如果只看到这些社会新闻,当然不可能真实地看到今天的现实,那样就是我们一代媒体人的失职。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0):56-59
大数据时代,全国都市类报纸纷纷进行全媒体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实践为例,就全媒体平台的流程再造,如何统一内容管理,统一经营管理,尤其是如何进行全媒体的绩效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都市报的全媒体运营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宏军 《当代传播》2005,(5):101-103
自1995年四川日报创办了华西都市报并获得初步成功以后,仅仅10年时间,全国都市类报纸已经发展到了285家,形成了可观的都市报群体。都市类报纸的办报思路、办报实践、内容风格、经营模式,对整个报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都市类报纸群体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但是,在都市报的快速发展中也产生出不少问题,诸如品位问题、格调问题、导向问题、结构与竞争问题、队伍的素质问题、新闻真实问题、舆论把握问题等,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都市类报纸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影响新闻真实的重要环节——新闻来源入手,分析都市  相似文献   

13.
钱琛宇 《新闻世界》2014,(10):146-148
在都市类报纸发展日渐式微的今天,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无疑带来了新的曙光。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帮助都市类报纸提高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建立起数据库以便于更好的分析受众阅读习惯。笔者经过对30家典型都市类报纸一个月的数据统计,发现现阶段都市类报纸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特点,并针对都市类报纸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由该报记者曾革楠撰写的《肩负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楚天都市报〉探索主流化转型纪实》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向全国新闻界推介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经验。 该报配发的评论称,"《楚天都市报》一系列主流化转型的实践,让党和政府关注,让同行瞩目,让读者叫好,为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并指出"《楚天都市报》的转型并非回归传统‘主流报纸',也不是单纯地吸引受众眼球,而是转向打造报纸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这一办报理念,对于提升报业竞争力,加快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乃至整个媒介市场的完善和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警惕都市类报纸的不良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崛起了一批都市类报纸,它们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这类报纸把“城市居民”作为主要的读者群,并由此来确定办报思路和风格。如华西都市报创办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于市民生活报,读者对象是“大中小城市的市民”。这一定位后来获得了广泛认同。市民定位是都市类报纸的最大特色。然而在大众化、平民化、市场化的旗帜下,一些都市类报纸或多或少弥漫着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惕。其具体表现在:一、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然而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6,(9):10-10
据8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揭晓:1.南方都市报;2.钱江晚报; 3.齐鲁晚报;4.华商报;5.华西都市报;6.扬子晚报;7.羊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5,(11):69-69
据中新网报道: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2005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结果终见分晓。《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大河报》,《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都市快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  相似文献   

18.
黄俊华 《新闻前哨》2005,(12):15-17
都市报地方版,顾名思义,是指都市类报纸创办的、以刊登特定地区新闻和信息为主的版面或报纸。 在国内创办地方版的都市报中,四川《华西都市报》是最早釆取行动的。1996年,《华西都市报》专门开辟两个《重庆版》,全部刊登重庆本地新闻信息。随后,其它城市的都市报纷纷效仿,相继推出自己的“地方版”。 从地方版的报纸形态来看,一部分是有独立刊号、脱离母报独立存在的,如《燕赵都市报》的《冀东版》和《都市时讯》;一部分是采编相对独立,但没有独立刊号、依附主报一起发行的,如《楚天都市报》的四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19.
叶子 《传媒》2002,(1):46
2001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于2001年11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召开。燕赵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等近20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新闻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指导。新闻战线杂志、中国记者杂志、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杂志、新闻业务研究杂志等新闻理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青年记者》2006,(4):66-67
1998年3月,《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在创刊3周年时,席文举有感于《华西都市报》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随后,《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春季改版时骄傲地标出“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新京报》也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这3家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小报大报化”,使自身成为主流报纸。目前,有学者称我们进入“后都市报时代”,而都市报向主流媒体演进则是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①。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都市报“主流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报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