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创新教育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开展创新教育需树立的新观念 开展创新教育需要树立的新观念可以从大的方面提出许多,如“开放观念”、“终身教育观念”、“超前观念”等等,这里主要介绍与创新教育关系比较直接的几个观念: 1.创造的价值观。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首先要使创造力的伟大价值深入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每位公民的心。那就是:创造是人类文明之源,是新世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之重要手段,是社会前进之动力,是个人成才之基础;创造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类智慧中最绚丽的花朵,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对国家来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等教育思想的范畴问题:兼谈转变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谈到转变教育思想时,人们常把“观念”二字也放在其中,合称为“高等教育思想观念”。那么就有必要先来澄清一下,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观念。翻阅辞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似乎并无多大区别,有的辞典的解释甚至基本相同。如《辞海·哲学分册》将思想解释为:“亦称‘观...  相似文献   

3.
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许多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还存在“技术花哨”、“技术不当”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观念上、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并提出“为什么用,谁作指导,什么内容,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样用”7个对策,以此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有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从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认知价值、导向价值和动力价值;主要向大学生传授应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观念、素质和能力;灵境教学法运用于课程教学,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是什么使得杜书贵等这些警察霸气十足、滥杀无辜?无非是以刑罚和武力为后盾的恶性膨胀的特权观念使然。不过,这样的答案未免有过于笼统之嫌。特权现象只是外在的病症,只有对孳生特权观念的“病灶”部位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真正对症下药,有效医治滥用职权、玩弄特权这一“警察之癌”。  相似文献   

6.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25-26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7.
教育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些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如果教育出问题,原因或是人们的孩子观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或是制度本身偏离了人们的孩子观。 近代以来,在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演变过程,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并演变。  相似文献   

8.
通才教育·专才教育·高师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长短得失的基础之上,提出高师教改要把握好“通”、“专”结合之度。要变狭窄的“对口观念”为弹性的“适应观念”,变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为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要构建高师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由宇宙演化论引申出的人之高贵论,以“诚”为主要范畴和基本观念所构建伦理道德学说,“无欲故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人身修养论,政事法天、用贤治国的社会政治论及其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仍有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说文解字——从解析汉字构形到阐发教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和”、“教”、“育”等汉字字形的分析入手,对这些汉字在构形中所携带的信息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观念、教育观念进行了阐发,指出:“和”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基,和而不同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在“和”的过程中其核心是整体思维和以人为本;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需要慈爱与付出。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03,(21):122-123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名词的拉丁字源里找出一个很好的回答。教育在英文里是Education,即从拉丁的Ex和Duco产生。Ex的意思是“从出”,Duco的意思是“引导”,合起来便是说,“引导出来”。畅言之,即是把个人原有的潜伏能力,导之使能充量的(按:的字疑为“发”字之误)展也。所谓潜伏的能力,是包括身体、智力、社会和道德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本该是最爱学习的群体。然而,教师的“职业倦怠症”、应试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是教教材者”的观念以及管理上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均阻碍了教师学习和发展。教师自己如何转变学习观念和方式,不再将学习仅仅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更注重追求学习的内在价值,使之成为自身创新和发展的不竭源泉,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学校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创造和超越,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5月17日发布的“广东省十大家庭教育困惑”调查显示,近七成家长不知道“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在20个有关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中,困扰家长的前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怎样预防孩子染上网瘾”“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调查发现,男女两性承担着不同的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高职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高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客观、全面、科学、体现公平的现代高教观念是高职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第一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己任,而后者则以“学术目的为主”,两者仅是类型之分,而非层次之别。从全球范围来看,尤其是从发达国家举办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不但为举办国的兴旺发达输送了强大的人力资源,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日益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08,(6):78-80
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教育价值导向上存在分歧,因而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上也存在偏差:有人认为,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有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化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还有人认为,拥有“大楼”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以观念的改变为先导。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孩子从婴儿时起,家长是眼看着长大成人的,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去研读的。此观念在众多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才导致越来越觉得难以读懂孩子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对教育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形成真正先进的教育观念。笔认为,造成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教师对一些先进教育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说而已)”,而对“观念”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的理解却显得较为肤浅。笔从参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能引导教师从她们所熟悉的各种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让老师知道“是什么”,并明白“为什么”,是有利于真正地改变她们的教育观念,改善她们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她们的教育实践智慧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细微环节,从“务实”的层面反思教学。这样才会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