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注采生产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注入率和产出率等历史数据。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石油容量模型和生产率模型,基于上述两个模型,构造出石油注采生产过程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改增广Lagrange乘子法和改进遗传算法的混合优化方法对石油注采生产过程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采用一组数据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模型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渤海L油田注入蒸汽过程中,注入压力增高、注汽速度低于方案设计要求,造成较大的热量损失.为降低蒸汽注入压力、提高蒸汽热采效果,针对蒸汽吞吐初期注汽压力高的问题,运用高温高压物理模拟方法进行降压增注体系优选,并对体系的降黏率、井筒伴注性能、降压增注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水溶性降压增注体系耐温300℃,降黏率达9...  相似文献   

3.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G油田G3102低渗区内存在注水困难的情况,为了探讨低渗区块高压增注注水井增注机理,研究采用了多级变流量测试方案,即在低、高流量注入后分别进行压降测试,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对两次不同注入量下的压降测试进行解释,对比解释结果。同时借助数值试井方法,分析流体在不同注入量下的流动扩散情况,研究表明地层在高压增注后,进井带有裂缝产生,驱油效果增强,对应油井见效,由于低渗透启动压力的存在,造成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试井解释和数值试井方法相结合,确定地层在高压注入下呈现线性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该油藏构造复杂,断块小、舍油层位多。针对在注水开发存在注采井距小、压降快、注水见水快、水驱采收率低、注采井网调整余地小的状况,制定了先注后采、以吸水指示曲线分层测试资料为指导的周期注水、逐层注水等注水开发政策,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延长稳产期,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然能量较弱、油藏渗透率低、能产低是油田在开发中面临的的主要问题,需要注水补充地下能量来继续开发,又因为地下有天然微裂缝存在,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所以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较大。为了提高驱油效率,有效地扩大波及面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善驱替状况。分层注聚工艺主要可分为单管注聚工艺和同心双管注聚工艺两大类,单管注聚工艺主要有偏心单管、单管多层分注以及其它单管注聚工艺等。分层注聚工艺可以相应的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吸收量和注聚剖面,避免聚合物沿高渗透带单层突进,使难动油层得到开发,效果好于普通注聚工艺。并且在矿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地层特征对比提出在陕北地区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水驱波及体积小,效率低是制约采收率提高的瓶颈。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增加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是该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路径。选用牛庄油田牛25-C砂体的岩心、原油和地层水,在表面活性剂筛选基础上,从注入段塞、界面张力、注入速度3个方面开展降压增注试验研究,为矿场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注蒸汽开采是稠油强化开采的主要开发方式,传统的地面注蒸汽开采综合热效率低,锅炉出口的蒸汽干度低,有效气体大量浪费,开采成本高。将传统的地面蒸汽发生器移置到井下,这种新兴的井下蒸汽发生器技术可大大减少蒸汽在井筒内的热量损失,不受井深变化的影响,尤其适合海上油田深层稠油的开采。在对国内外井下蒸汽发生器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海上稠油热采井下蒸汽发生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指标,形成渤海油田稠油注蒸汽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石南低渗透油藏属盐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弱速敏地层,油藏为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性,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24.818 g/L,水型为 CaCl2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压力上升、地层能量不足以及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地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结垢等方面评价分析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坏的原因及程度。结果表明,石南油田储层的低渗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是储层伤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细菌超标,注入水质不达标则是储层伤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滨南采油厂王庄油田沙一段为典型的薄层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虽有一定效果,但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压力大、产量不高、回采温度低。根据油藏性质特点,利用注活性水开发技术对开发该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方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活性水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表面活性荆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降低产水量。加入表面活性荆的关键在于乳状液中的原油比例不能超过74%,否则会使乳状液遭到破坏或变型。对王庄油田2X15等4口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100℃时,采用活性立吞吐生产效果较好,4口井的阶段产油量为32858.3t,阶段采收率为4.73%。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2):28-31
针对某一注采井网,以管流公式、达西定律、势的叠加原则、多井干扰理论等为基础,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描述、吸水指数、采液指数、井底压力等数据给出计算大孔道位置分布和尺寸分布的数学模型,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显示大孔道的尺寸分布和位置分布.对某油田的复合驱试验区进行大孔道计算和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基本吻合,这对于油田堵水调剖,优化聚合物颗粒粒径级配,优化调剖剂强度、用量、段塞结构、注入速度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谈谈视图、剖视、剖面和尺寸注法的学习 视图、剖视、剖面和尺寸注法是对画法几何前几章的具体应用,是学好工程制图的基础,也是第二学期考试的重点。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地掌握剖视、视图、剖面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相似文献   

13.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网络设备的虚拟技术,为实现虚拟网络设备实验室的构建,解决传统网络设备实验室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维护困难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技术的低成本学习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家寺稠油油藏已经进入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井生产效益逐周下滑,综合含水上升,汽窜加剧,油汽比下降。针对这一现状,2013年以来试验实施了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历史拟合、注氮方式筛选、确定注氮选井原则以及实际应用中如何编写设计、加强注氮现场管理等,在转周注汽前或注汽过程中向地层注入一定量氮气,实现提高单井吞吐效果的作用。应用表明,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能够扩大蒸汽及热水带的加热油层体积,调整纵向吸汽剖面,减少蒸汽热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稠油井周期吞吐效果,实现稠油油田"精细开发、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吐哈盆地勘探的进一步深入,低孔、低渗储层是测井解释和储层评价的一个难题.综合应用各种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和油气层识别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加强对钻井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的利用,对快速建立四性关系,进一步精细解释奠定了基础.通过单井的精细解释、多井的横向对比,利用交绘图版和经验公式等方法,加强时间推移测井和一些测井新技术的应用等多种手段,在小草湖洼陷红台油气田开展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利用上述评价技术仅对低产层采取的改造就新增133.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安塞油田实施剖面剩余油测试的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坤子测井测试原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三种剩余油测井资料成果分析以及地质应用,并对这三种剩余油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更加适用于安塞油田底孔、低渗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大庆油田A开发区套管损坏特点和成因,分析了套损区注采系统严重破坏后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套损区套损成因,所处的开发调整阶段,治理时修井工艺技术水平,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归为三种模式:一是整体更新加密模式;二是分步更新侧斜模式;三是采用大修、侧斜、更新和补钻的协同模式。同时总结了套损区注采系统完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回注水中的乳化油进入渗透率不同的储层时会对储层造成吸附和液锁等不同程度的伤害.以某油田S区块中高渗油藏为例,基于采出液中乳化油含量分析结果,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3种含油量的乳化油溶液侵入不同渗透率级别的人造岩心时对其造成的损伤,并分析注入速度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速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乳化油溶液...  相似文献   

20.
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6个吞吐周期的最优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注蒸汽量。与实际周期产油量和实际周期注汽量相比,均明显增加。得出累积注汽量和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注采关东,曲线)。将该注采关系曲线外推估算该井未来周期的累积产油量和累积注汽量,从而达到对蒸汽吞吐井生产能力音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