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映之前,关于《小时代》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可以想见影片的爆棚热度。比起年轻观众群的期待、百度指数的破表,更有趣的其实是电影业界的态度对《小时代》可能的现象级亮相,充满了期待和抵触、艳羡和不解、愤怒和悲伤的复杂矛盾情绪。  相似文献   

2.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3.
飞鸽传书     
亲爱的主编叔叔:您好!我很满足,《小学生时代》的主编正在阅读我的信,并给我回信和寄送礼物。我是一名正在读五年级的小学生,这也意味着我已经阅读了五年的《小学生时代》。在这五年里,因为有她,我的生活里多了一位知心朋友;因为有她,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每个月会有很多期待,期待老师的表扬,期待妈妈的礼物,我还一直期待着《小学生时代》的到来。每回拿到杂志,我都如获  相似文献   

4.
高概念电影是电影产业化、商业化视野下的观念性产物,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以经济上中小投入借助于“大营销”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电影制作。近期热映的电影《小时代》便是高概念电影的典范之作。《小时代》从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改编起便从主题价值探寻、符号隐喻等层面入手窥探高概念电影的特性表达。此外,《小时代》开启了以“粉丝”为目标受众的营销模式,善于制造话题,将网络时代的创意在多屏联动下进行信息轰炸传播。  相似文献   

5.
盖盖锅锅  周奇 《音乐世界》2014,(15):100-105
这次出演《小时代》的感想怎么样? 李贤宰.感觉很开心,而且和剧组的合作也很愉快。虽然是第一次在中国演戏,不过我觉得一切都适应得很好。 知道《小时代》前两部电影在中国造成的强大影响吗?当时在接到邀请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  相似文献   

6.
这是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也是郭敬明担纲导演的处女作。从《爱与痛的边缘》到《小时代3.0刺金时代》,郭敬明跨过了青春的十年。"从《小时代》开始,我的心态、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书写小说的角度,都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三十而立的郭敬明说,"15岁和20岁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小时代》从某个层面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代》相关系列小说的总销量已突破400万册,拥有众多铁杆粉丝。郭敬明曾说,"当你写一部小说写了五年,你闭着眼睛都知道里面的人下一句话要说什么"。没有人会比郭敬明更  相似文献   

7.
中国描述现代上海生活的电影《小时代》6月底上映当天就登上新闻头条,击败好莱坞大片《超人:钢铁之躯》跃居国内票房榜首,并创下中文2D电影上映首日的票房纪录。影片讲述了四名女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和职场抱负,但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在一名帅哥所在的公司中工作的女性向往奢侈的生活。尽管电影主角是女性角色,但《小时代》  相似文献   

8.
据《信息时报》7月15日报道,由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编剧、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以上映首日45%的排片占比,上映16天进账4.53亿,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7月15日凌晨两点,郭敬明在微博发布了《小时代2:青木时代》的女性角色海报,再次为8月9日公映的《青木时代》进行宣传。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并将该文链接发表于官方微博上。该评论一出,将原本就处于舆论中心的《小时代》推上了风口浪尖。8月8日,据天津城市快报报道,《小时代2》以全国占比36.5%的排片强势开画。据影片发行方介绍,上映首日,该片全国放映场次达到30339场,获得5454万元的票房。
  针对《小时代》与《小时代2》的热映,以“90后”为主体、数量庞大的郭敬明粉丝与众多业内人士,构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从电影本身到引发的热烈争辩,让《小时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9.
《我的爱,小无赖》是素来以"杀人微笑"闻名的金在元与韩国当红女星河智苑合作的首部电影。电影剧本由网络上盛行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韩国影迷评选为2004年最期待的影片之一,虽然仅排名第三(第一为宋承宪、郑多彬演的《这小子真帅》,第二为李孝利主演的《落榜三年生的爱情故事》,但作为金在元的电影处女作,也算是成绩喜人了。文:琥珀  相似文献   

10.
1 像大多数漫迷一样,我期待着《死亡笔记》第一部真人电影,快点在马来西亚推出.坦白说,我对电影有这么高的期待,是因为这部漫画在读者中有很高的人气.我一直也认为电影应该与动画片相似,这种风格我比较喜欢.另外,演员阵容也似乎很好地将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正义感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可以说是朴施厚的多产期,不仅电影《我是杀人犯》在11月上映,电视剧《清潭洞爱丽丝》大家也可以更期待一下他的演技!  相似文献   

12.
正最早有记忆的阅读要算是连环画。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文革"后期,那个时代的连环画有着浓厚的政治烙印。当时主要有三类:一是画幅比较宽大一些的少儿连环画,至今留有印象的是我用卖废品的钱买的《小傻哥哥》,讲的是一个有着雷峰精神的小学生的故事;二是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的一些电影连环画,印象最深的有《叛逆》《铁道游击队》等,通过这些连环画我了解了电影文学,在潜意识里有了"文学人物""虚构""文学描写"等思想,这些都成为后来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     
《音乐世界》2013,(14):52-53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成长的伤痛和滋养在那个时代交相辉映,电影《小时代》上映之际,我们请来三位主演谢依霖、凤小岳和姜潮,听听他们谈谈自己的“小时代”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之友》2013,(11):4-9
票房高达4.53亿的《小时代》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一边是《小时代》粉丝们的疯狂热捧,另一边是以周黎明为首的影评人对该片的指责批评,双方言辞激烈,探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上通常所说的儿童电影,实际上是指为全国三亿八千万小观众观赏的少年儿童电影,从幼儿园的娃娃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都是它服务的对象。自然,诸如《青春万岁》、《红衣少女》、《失踪的女中学生》、《我和我的同学们》、《豆寇年华》、《普莱维梯彻公司》等哄动一时的校园青春片,也应该是儿童电影评论工作者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小时代》是由郭敬明导演、编剧的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风评,分歧很大。一花一世界,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十八九岁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场域,“80后”作家郭敬明虽年岁增长,从小说、杂志到电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调儿”,并且再一次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幼稚和单纯、热情和盲目、生动和做作,是青春文艺的双面胶。同理,非理性、类型化、跟风,是郭敬明作品、琼瑶小说、汪国真与席慕蓉的诗歌、小虎队音乐等不同时代青春文艺流传的本质。青春有自己的属性,无罪可原。但是《小时代》却让很多人看到了青春之外的东西,产生了无法摆脱的不安。  相似文献   

17.
找回自己的生活。 被连姆·尼森迷们所期待的悬疑惊悚电影《狙击陌生人》是根据法国作家迪迪埃·梵·考弗拉艾的小说《离开我的大脑》所改编。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夏,有两部国产"青春派"电影赢得了黄金票房,也引发了热议。一部是《致青春》,它让"70后""80后"深深地感叹了一把;另一部则是《小时代》,从票房来看,它确实在更年轻一代的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共鸣。相比之下,观众对于《小时代》的好恶更加趋向两级化,网络上一度出现了各执一端的口水战。"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小时代"——《小时代》的宣传语这样写道,这句在狄更斯名言后面加条"尾巴"的"宣言",让年轻如大家的许许多多"90后"感觉亲切,并由此打心底认为《小时代》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新潮流新时代。然而,也有质疑者在发问,这部搬出N多名牌、设置N多奢华排场、让角色追求N多富贵之梦的电影中,所反映的"我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能代表"90后"等新生代中的多数吗?电影呈现的"小时代",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看《情书》时,一直很喜欢少男藤井树和少女藤井树的那段。感觉那种中学时代纯纯的暗恋心结的确是插在青春画册中非常美丽的卡片。可惜在《情书》中这样的段落还不够长,让我看了很不过瘾。于是就很期待岩井俊二这部据说专讲中学生故事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以下简称《莉莉周》),心想146分钟的膏葱故事,还不过足瘾!  相似文献   

20.
郭敬明的《小时代》上映三天时间,票房就突破了两亿,而作为这名80后小说的导演处女作,这部电影也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议,一时间将青春小说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小时代和大时代》称,不能"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让"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失控"。在影评人看来,《小时代》的内容中充斥着追求物质、拜金等浮躁的价值观,是一部彻底的"烂片";而作为追捧《小时代》的以青少年为主的小粉丝,则力挺郭敬明,与持批判态度的以中年人为主的影评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年轻人认为《小时代》的高票房引起了主流电影人的嫉妒言论,另一方面是中年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引导青少年远离错误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