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与课堂文化重建是一种共生共存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课程改革向课堂文化提出挑战,也为课堂文化重建提供契机,事实上,课程改革本身也是课堂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课堂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课堂文化重建,可以说,课堂文化重建是课程改革的最深层次的改革。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建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如何重建?让智慧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为此,首先要预设课堂文化重建的实验综合目标,其次要探索课堂文化重建的多维实验路径,最终实现“塑造智慧人”,培养自由人格精神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学习力是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具有学习力的人就是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让智慧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课堂文化重建的目标之一就在于用智慧统率知识,促进师生学习力的共生,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地位。课堂文化重建的过程就是师生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生的过程。学习力的生成效率应作为衡量教与学的共同尺度。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文化具有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文化主体的平等性和交互性,课堂文化构建的过程就是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文化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共同体验的过程。课堂文化重建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选择,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其内在价值诉求就是重建一种课堂文化。应用技术大学的课堂文化具有探究、开放、创新、合作等特征。课堂文化的重建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师生关系的优化、课堂评价体系的改进和课堂管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课堂文化重建问题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中之重问题。应试教育课堂文化的主要症结是主动性缺失。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致力于孕育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重建学校课堂文化。小班教学是变革课堂文化的先决条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实现课堂文化重建的重要前提。重建课堂文化的策略有三:减负增效,帮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生成教学,引导学生追求原创性实践;协调与激励,促使学生自信表达与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让智慧走进课堂,把课堂转变为一个开放与生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场所,使课堂真正回归生命的本位,这才是重建课堂文化、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文章以内乡县衙匾额现象为切入点,构建智慧课堂,采用文理融通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学科交叉、文理互补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课堂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一种气象.课堂文化的构建必须注重对课堂成员习惯的养成,对课堂运行氛围的营造,对课堂精神气质的培养.课堂文化的构建必须重建师生的心智状态,让课堂充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有计划的文化变迁活动.十年变革历程表明了课堂文化重建是课程改革内在的价值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文化与原有课堂文化之间由于差异性存在而必然产生文化冲突.只有直面文化冲突,才能在这个基点上实现课堂文化重建之目的.灵活的文化适应策略能更好地促使新旧文化整合与生成.新文化的价值与旧文化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文化整合与生成的两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构建生态化课堂文化就是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观照课堂,用整体、联系、动态的思想来研究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成具有生态思维和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模式以指导和规范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实施,无论是课程、教材的改革,还是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都要落实到课堂上来,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也是基点,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对以前的课堂文化进行改变。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负责人余文森指出:“课堂教学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而一个课堂文化品位的高低反映着课堂文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课堂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课堂教学方式的格式化、教学评价的乏力是课堂精神空间缺失的主要原因。课堂精神空间的重建需要确立以人文主义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体悟教育精神,提升教学境界,提高教师营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并视对话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课堂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现状表现为重"教授",轻"探究"。这样一种课堂文化主要建基于一些消极的信念和错误的假设。积极的课堂应该是民主的、流动的、开放的、生成的。当前,课堂文化重建的方向是变"背习"为"研习"。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的研究。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与当前校本教研问题的思考。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范式的课堂观察实践探索,主要解决了观察维度、观察任务、观察工具和观察程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课堂观察这样一种听评课新范式,能够很好地推进校本教研的创新和教研文化的重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观察的研究。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与当前校本教研问题的思考。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范式的课堂观察实践探索,主要解决了观察维度、观察任务、观察工具和观察程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课堂观察这样一种听评课新范式,能够很好地推进校本教研的创新和教研文化的重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雪花 《教育》2012,(36):24-25
教学的基点在课堂。可以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应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如果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庸俗化,最终无所依托。围绕课堂文化的建设,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对教育教学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本文从丰富语文课堂的文化意蕴、注重课堂教学多元文化的融合、营造对话生成的课堂文化、追求个性张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文化等五个方面阐述语文课堂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课堂文化的改革。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课堂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新课堂文化”指的是一种“以生为本、关注参与、重视体验、多维开放”的课堂文化。在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下“,新课程文化”倡导采用对话、互动、生成型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新课堂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课题,2003年被杭州市科学规划办确定为市课程改革专项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特征在于不求系统,唯求有所突破,通过区域推进、各校选点、专题研讨、案例征集等多种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字化时代呼唤重建中小学课堂 (一)课堂重建是文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人类正在迈进一个新的时代。与以往的石器、铁器、蒸汽机、电气化备代表一个时代一样,这个时代的标志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个时代被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信息化时代”“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数字化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