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安青 《今传媒》2006,(5X):49-49
职业的性质决定着我工作的内容:采访与写作;读书与思考。因为这种职业,我可以真切地察看到这座城市的表情,把握这座城市的脉动,感受这座城市的欣喜与遗憾。久而久之,我觉得有许多话要向她诉说。我觉得我有必要提醒她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不应该忘记,哪些应弃之不顾。  相似文献   

2.
近日,偶然一个机会,来到广东省的佛山市转了一趟。佛山是座古城,有着在东南亚知名的祖庙古迹,有着世界闻名的石湾陶器。佛山又是一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极快的城市,它的工业产值在全国也属先进,而它的全国卫生红旗先进城市和双拥模范城的称号,更是尽人皆知的。我来到这个城市,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时时都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鼓舞的景象。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座迈向现代化的城市中,还有一项先进的事业:有线广播!有线广播是什么?年轻一点的同志也许不知它为何物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扩音器外技上…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城市之间是有区别的,轮廓的区别并不深刻,而城市的细节会让一座城市给你感动. 我熟悉青岛这座城市的轮廓,同时也熟悉这座城市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一周短评     
不搞大建筑对不住这座城 面对武汉5000多个建设工地,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柴静 《出版参考》2011,(2):13-14
某日下午5点,晚高峰还没来,我坐在副驾驶座上,车以每小时两公里的速度在北京中关村大街行驶,我转头问开车的陆化普:“你说中国城市很快要经历严重的整体性交通堵塞,难道这还不算吗?”  相似文献   

6.
职业的性质决定着我工作的内容:采访与写作;读书与思考。因为这种职业,我可以真切地察看到这座城市的表情,把握这座城市的脉动,感受这座城市的欣喜与遗憾。久而久之,我觉得有许多话要向她诉说。我觉得我有必要提醒她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不应该忘记,哪些应弃之不顾。作为新  相似文献   

7.
墨染 《天津档案》2007,(5):7-47
一到海口,我的身心就被一股股热浪包围,这不仅因为那里的气温已高达35℃,更主要的是这座美丽的海边城市曾留给我太多的情感激荡、太多的回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经济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但对于像我一样的访客来说,却莫名地随时随地都可以触摸到:艾化的影子。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雕琢着这个沧桑城市的容颜,成为这座国际化都市的特有品牌。最近,一场名日《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的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设特展。  相似文献   

9.
和大多数湖南衡阳人一样,我生活在这座被称之为“雁城”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丰年好大雪     
年末岁首,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为暖冬的人们带来一片惊喜,银妆素裹更为美丽的城市平添了鲜活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她与众不同的特色,那是这座城市的内涵义脉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朱镕基在一次关于《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讲话中说: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吸收了各个国家城市建设的优点,堪称世界建筑博览.各种各样的建筑都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08,(2):4-17
关于阅读,我有四个最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四句话是我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和体会,也是我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初衷所在。阅读的重要性展开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近七十年。我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感悟着上海,我也体察着上海,时时触摸着上海。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即便是出访在海外,我也时时记挂着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一 和大多数湖南衡阳人一样,我生活在这座被称之为“雁城”的城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大概有200万民工。他们承担着这座城市90%以上的体力活。有一种民工在本地被称为“棒棒”。谋生的工具是一根扁担和两根绳子。谋生的手段是帮我这类所谓的城里人搬运重物。公司也一样.职员不愿意搬的重东西,就叫这些民工来搬。公司行政部的大姐为了图方便。就固定了一个有联系方式的民工,大概三十五六岁。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混了个脸熟。  相似文献   

16.
艺术在牛津     
《出版参考》2005,(7):44-45
牛津是一座集图书、语言和词典于一体的城市,是一个概念和抽象的世界。一开始我就想,在这个充斥着卷舌音的地方,图像只是一种比喻意义,像柏拉图的棚屋里的影子一样足次要的。当然,那里有一座阿什莫尔博物馆,是一块赏心悦目的飞地。我觉得剩下的就是建筑了,而且数量很多。后来我开始参观那些建筑:图书馆、食堂、礼拜堂。到处都有图像,半身塑像、雕像、大理石像、青铜像,还有玻璃画、木雕,仿佛每个建筑都是一座独立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熊月之先生指出,研究上海史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立意过于高远,历史细节经常被忽略”。旧上海,这个在中国较早被资本侵入的城市,其商业运作的成功,其经济成就带来的魅力,其五方杂处造成的文化多元,理所当然地吊起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的胃口。没有峭拔的立意,不足以涵盖这座城市。我知道有过这样一些概括:“东方学”的文本,“东方精神”的隐喻,“东方平民”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化名城,或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化观光客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它们除了窥视欲外,很少能够引起读的浏览快感和珍爱美感,激发一读再读的热情,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走过左岸     
言力 《新闻天地》2004,(8):58-59
2003年仲夏,我随一个广播电视考察团踏上了广袤的欧洲大陆,从尼斯这座美丽的法国小城沿地中海岸吹着海风,到法国名的工业城市里昂时,就已经把地中海甩到了身后。8月25日,我到达巴黎这座世界大都市,登上名的艾菲尔铁塔,清爽的凉风像潮水一样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看到塞纳河翻着轻轻的碧波,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过  相似文献   

20.
<正>和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一样,我一直为上海的日新月异所惊叹;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我为上海世博会惊叹之余,更添一份骄傲与自豪。这是世界对我家乡的肯定!这光芒,笼罩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