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由于历代文人学士对其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周易》古经单句句法的研究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献典籍一,其内容包罗万象,由于历代人学士对其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因此笔试图通过对《周易》古经单句句法的研究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刑罚史的角度研究《周易》古经有关刑罚的内容。主要从军事讨伐(“大刑”)、生命刑、自由刑、体刑、流刑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详备地梳理了《周易》古经所载的有关刑罚史材料。概括指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殷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法制及政治上层建筑全貌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刑罚史的角度研究《周易》古经有关刑罚的内容。主要扶军事讨伐(“大刑”)、生命刑.自由刑、体刑、流刑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详备地梳理了《周易》古经所载的有关刑罚史材料。概括指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了解殷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法制及政治上层建筑全貌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易》理与医理相通:《易》“医”同原,彼此一理。从《周易》古经与《黄帝内经》的思想内(?)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中医治病机理与《周易》古经原理的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周易》与《内经》的成书年代考证了二者的思想渊源,并比较分析了二者观物取象、辨证施治、阴阳虚实、五行制化的理论:论述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作,它不仅在哲学思想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而且在语言成就上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周易》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思想和修辞现象,有必要深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兼类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从《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但成果并不是很显著,对兼类成因分析的文章更是少而又少。在总结前人对兼类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兼类词成因研究的五个困难,同时还补充和纠正了兼类词的四项成因。  相似文献   

9.
《周易·彖传》作者的基本解《易》思路是由象数出发,以象数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以象数义理合一的方式来解读《周易》古经。《彖传》作者对《周易》古经的创造性解读,正是在由象数角度切入解读《周易》古经并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发明和使用了一系列象数义例规则。同时,《彖传》作者认为,解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出象数背后的义理,在解读每一卦时,《彖传》作者都遵循着由象数到义理的路子,将视野由天地宇宙最终落实到社会人生,在“本天道立人道,法天道开人文”的学术理念下,借助象数体系阐发出一系列人文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11.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易》在先秦典籍中常简称为《易》。《周易》原来只有“经”的部分(即《周易古经》;春秋至战国之间,出现了解释古经的《易传》十篇(即《周易大传》,又称《十翼》)。历代学者不断研究、阐释《周易》经传,使其成为专门的学问,即“易学”。自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起,《易》冠于群经之首。然汉初所言《易经》者,通常指《周易》经文。后来费直、郑玄以《十翼》参合经文并行,故通常意义上的《周易》《易经》往往包括经、传两部分。产生于南朝齐梁之际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具有完整体系的古代文学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和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总体而言,兼类词数量显著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词类标注中尚存一定问题。《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周易》“贞”字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古经中的“贞”是一个动词,其词义应据《说解字》和甲骨卜辞训为“占问”。“贞”字的主要语法作用是作主语和宾语,其次作谓语。“贞”的宾语可后置,也可前置,其宾语前置现象比较特殊,值得语法史研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