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田甜 《考试周刊》2011,(51):189-19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最具灵活性的。本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的基础上,就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本文力图通过语言感染、多维评价等五个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来培养学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与以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  相似文献   

5.
张文秀 《考试周刊》2014,(70):108-108
<正>《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这里强调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就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而言,这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人的个体活动来看,决定其行动的并不是他的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比如有了某一动机或某一兴趣,就会促使他采取某种行动,产生某种行为。由于小学生智力发育相对较弱,因此,情感、意志、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成为决定其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搭建起促进完整的人之发展的三维目标体系.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发展变化快、师资不足等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难上加难.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图理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面临的困境,阐释信息技术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建构可能的信息技术情感目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57):137-138
<正>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是一种对智力因素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如何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开展情感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育师生之间真诚情感教育学研究表明,师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贵情深"。有了感情,就能建立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和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里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新课改的又一亮点,要求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我们不能忽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正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建构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如何寓非智力因素培养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呢?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等因素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典型习题、利用物理实验、开展实践活动、引入物理学史、关注现代科技等途径,促成学生上述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孤立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而单独培养,只有将这三维目标整合起来,才能达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和学生学习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自信心和意志等。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情感态度培养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宴践,谈淡情感培养的几点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态度、目标等心理品质。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一隋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全国小语会秘书长崔峦同志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并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根据这一精神,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程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方面的目标,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下面就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孙建  ;马晓云 《考试周刊》2014,(60):129-130
<正>从2005年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伴随新课程已走过了近三年的时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三大基本目标有机结合。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前两个目标的把握更清晰,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则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实现这三大基本目标成为关系到课程改革结果的关键。我认为对于情感目标的把握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较薄弱的环节。我们往往  相似文献   

18.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对  相似文献   

19.
汤桂林 《新疆教育》2012,(15):146-147
正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发挥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发挥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我想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