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及其改革实践评析戴永寿魏书生被誉为“年轻的教育改革家”,获得了全国特级劳模、“五一”劳动勋章、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等光荣称号,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的改革到底有哪些特色?本文拟从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指导思...  相似文献   

2.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观●潘涌一位杰出人物的成功背后,往往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诀,而其中对整个事业起支撑作用的或许莫过于深刻机智的人生艺术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是个明证。最近,魏老师来浙江省嘉兴市作学术报告并现场上语文课。魏老师以其独...  相似文献   

3.
1985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母校——沈阳市三十二中的石健校长,让当年魏书生的班主任何老师出面,请魏书生回母校一趟。从小就尊敬老师的魏书生,立即遵命回到沈阳。自1968年下乡,他已有16年没有回母校了。踏进校门,他百感交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5.
从教七载,为“官”七“任”(班主任)。个中滋味,就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读书三境界。而正当我“蓦然回首”时,觅得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悟读之,真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这本书是2003年9月第3版第5次印刷,已印289000册,除去作者因时代背景所限制而带有的一点“应试教育”痕迹外,我觉得这本书所表露出来的作者的一种忘我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现在的教学、班主任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教育改革家。他从1986年起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5年起…  相似文献   

6.
魏书生的名字,像一颗恒星,闪耀在校园的天空,闪烁在学生的心灵。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时代需要更多的魏书生,祖国需要更多的魏书生,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的魏书生。从本期起,本刊将与漓江出版社联合推出"魏书生的故事"专栏,向全国广大读者介绍魏书生的故事。这些故事,读后让人有一种感动,一种激情,一种力量。但愿本专栏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魏书生,学习魏书生;有助于读者收获更多的真善美,收获更多的自我超越和出类拔萃;有助于读者在平常、平淡和平凡的生活中,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从从容容,快快乐乐。  相似文献   

7.
徐宗禹 《学周刊C版》2013,(20):110-111
1996年,魏书生先生曾来我区讲学,在甘州七一剧场笔者聆听了他的报告,并在书店购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和《班主任工作漫谈》,以虔诚的态度认真阅读了这两本书,并将其中的一些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书育人,这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但魏书生做得尤为好!他的教育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重读魏书生,仍有其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8.
提起魏书生,我国基础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尊为"现代孔子"的魏书生,担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期间从没离开过课堂,用他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创造了教学的奇迹。最触动我们内心的,是魏老师"守住心灵的宁静"这句话。他把宁静的心境比作是一丘平静的湖水,映射着我们本应清澈的心灵。古语也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说法,恐怕真正能参悟其中的没有  相似文献   

9.
田恒平 《师道》2010,(1):16-17
今年5月,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即将告别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岗位而光荣退休。作为一个阅读着魏书生的书、品鉴着魏书生的文章、聆听着魏书生的讲座成长起来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内心感慨良多,既感慨于魏书生一生的成就,也感慨于岁月无情。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众多魏书生的崇拜者、追随者、研究者和学习者会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教育改革家。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学习魏书生教育改革经验的热潮,并将魏书生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真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论著,多次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报告,深受启发。我们认为,魏书生老师的经验虽然植根于语文教学,但他所揭示的观念与理论却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了我国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具有学习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7):I0002-I0002
1985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母校——沈阳市三十二中的石健校长,让当年魏书生的班主任何老师出面,请魏书生回母校一趟。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认为魏书生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也有人说:"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些不仅仅是对魏书生的褒奖,更是给我们为师为人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有幸悉听他三个小时的讲座,感觉如同弹指一挥间。他那极富感染力的讲演,深深地渗透着一位平凡人的不平凡的魅力。一次教师间的心灵对话,似乎激活了多少教师内心早已沉寂的激情。他那平实的语言中却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教育改革稍熟悉的人对冯恩洪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当年,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曾成为教育坊间的美谈。这位曾经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魏书生,这个闪光的名字,携同他的"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走进了"草原钢城"包头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轰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多年中,魏书生多次应邀到包头讲学,辛勤耕耘,不断播撒"民主科学"的种子;与此同时,成  相似文献   

15.
魏书生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为广大教师所称道。本文试将魏书生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从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分析比较,以求有益于今后的教学。 魏书生教学法的过程为: 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常规教学法的过程为: 导入→预习→讲授→  相似文献   

16.
■书评魏书生,是否够得上“伟人“”教育家”,姑且不论,但他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许多教育奇迹是毋庸置疑的。魏书生,作为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甚至东南亚的教育人,被多名记者采写,有无数文章、报告文学集见世,但教育圈内人士以行家眼光观察记录的不多。《我眼中的魏书生》是一位学者型的教育行政官员多年追踪、记录、感悟魏书生的结果,其视野是独特的,记录是真实的,少了圈外人写魏书生的“隔”。实为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假如你还想为我们的教育做些什么的话。《我眼中的魏书生》杨一仁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8.80元简评杨一仁的《我…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包头东河区教育局成功地组织了几次当代教育名师的讲学活动:1987年邀请了任教于辽宁鞍山十五中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老师,1991年邀请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1992年又邀请了有"山东的魏书生"之称的山东泰安六中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来包讲  相似文献   

18.
魏书生——穿西装的现代孔子,他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理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全中国,影响东南亚。然而,即使在轰轰烈烈推行教育改革的二十一世纪,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六年底,我又一次收到了盘锦实验中学耿聪、付金利二位同学的来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进入初三以来,魏老师为大家读名著、读伟人传记抽出了更多的时间。每个星期六上午,魏老师都要特地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全体同学自己读伟人传记和名著,凡是没有看或不看此类书的,都要挨罚。”在一次全区中小学教导主任和教研人员会议上,我向全体与会人员宣读了信中的这段话。大家听了,都感到惊讶,又困惑不解。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对魏书生这种做法感到不理解,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20.
魏书生小时候,一本《今古贤文》不知读了多少遍。"尊人者,人尊之""隐其恶,扬其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万次口号,抵不上一次行动""聪明的人改变自己,糊涂的人埋怨别人"等许多格言,一直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就像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