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使用权人所建建筑物上空的空间权利是一种空中权,可以分为建筑物上空空间所有权和建筑物上空空间利用权。建筑物上空空间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建筑物上空空间利用权的权利范围以土地使用权人所报建建筑物顶部高度为其权利下限。对越界建筑侵入他人建筑物上空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权在我国法律制度上是一项空白,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当前,《物权法》的制定为我们提供了弥补此法律缺陷的契机。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地下空间权现状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进行探讨,并建议在《物权法》(草案)中增加地下空间权的相关规定,以期对推动我国地下空间权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指土地上下一定范围的立体上的位置。对空间所享有的支配和利用的权利就是空间权。空间权指在空中或地中横切一断层而享有的权利,或者说是对土地地表之上下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享有的权利。空间权是独立的物权,包括空间所有权和空间利用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开始探索。其中,所有权仍须发挥其政治功能,当坚守集体所有原则;资格权因其身份属性显著,该属成员权的范畴;使用权褪去身份外衣,正式成为一项纯粹财产性权利。新制度下使用权能极大扩增,"三权"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相互影响,也正是因为"三权"的大变动及其复杂的关系,使得宅基地流转规则需要重新被定义:首先,"三权分置"将导致宅基地租赁期与使用期错位,还需兼顾所有权人、承租人的利益并分情况处理;其次,使用权转让的自由化与现行法中的转让限制有冲突,可将《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中的"拥有"更换为"申请"二字予以解决;最后,宅基地使用权可否继承一直存有争议,资格权的出现将打破这一僵局,扫除宅基地使用权不可继承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空间权初探     
随着现代工业 ,特别是现代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 ,土地的立体利用越来越普遍 ,有关空间利用纠纷也相应增加 ,空间权也就成为法学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对空间权的含义、性质、分类等作了初步探讨 ,以期推动我国空间权制度的立法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空间权初探     
随着现代工业,特别是现代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土地的立体利用越来越普通,有关空间利用纠纷也相应增加,空间权也就成为法学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章对空间权的含义、性质、分类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推动我国空间权制度的立法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证研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把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这三权分开,使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归企业,劳动力所有权归个人,并各自凭其所有权获得相应利益,即国家得利息(或租金或股息)、企业得利润、职工得工资。国家、企业、个人若能各有其权、各负其责、各得其利,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国有企业也就能真正搞活  相似文献   

8.
狩猎权隶属子权和他物权,狩猎权涉及狩猎权人的私益和国家的公益,弄清狩猎权的母权利于双重利益的保障。一般意义上说,狩猎权的母权包括土地所有权或水资源所有权和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考虑到国情特色,应该将狩猎权的母权界定为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既有利于狩猎权的深入研究,也能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空间权问题是一个融合了公法和私法、法律技术和实践技术(建筑、城市规划)的问题,对其的关注和研究源自土地所有权概念的社会化扩张以及现实生活中对于空间利用的强大需求。目前对于空间权的研究在我国尚且进展不深,多是针对于空间权的概念探源、性质界说、得否引入物权法体系等层面进行探讨,对于引入这一概念后如何解决与其他用益物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利益冲突、如何建立登记制度等问题则亟待在今后的探讨中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土地的立体利用越来越普遍,土地空间利用纠纷也相应增加。土地空间利用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与新型的财产权。我国物权法仅对建设用地空间利用权作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应完善空间利用权的种类、空间利用权的取得方式、空间利用权的空间范围以及空间利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的用益物权系指土地用益物权,本文首先认为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应分别设置,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接着以空间权理论为引线,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可以客体为标准分为三类: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同时,本文认为海域物权制度对传统集合物理论和不动产判断标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土地空间权的"空间"应界定为在土地分层利用中,能为人所支配,可通过长、宽、高进行度量的土地上下特定空间,包括离开地表之空中或地中横切之断层空间,以及地表上下一定范围的空间,但不包括外层空间、具有通航自由的上层空间、极深的地下空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内的空间。空间是物权法上的物,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13.
在小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这三种权力归属于个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归属于资本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将归属于联合的个人。这才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真实内涵。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三权”在国有企业里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是分离的,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应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应归企业。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决制度的存在符合现代法治原则,不违反我国宪法有关权力分工的规定,保障了公民宪法上的诉讼权利。国立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争议解决制度时,应当给予行政裁决制度合理的发展空间,使行政裁决成为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争议解决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正义是保证城市主体之间空间权利的平等,满足不同主体之间空间权益的基本需求。城市正义的空间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城市正义必须保证一种差异的状态。城市的差异性特质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困境与挑战。城市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城市差异、规范城市差异并推动城市差异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6.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核心问题,其中,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应如何选择更是讨论的焦点。因为这一选择的过程,是以一系列理论难题的解决为前提的,即我国要不要承认物权行为,是否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登记和交付这样的公示行为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还是成立要件等。通过对现有的三种模式进行比较,对以上理论难点逐一分析得出适合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设置严格的程序规则是各国行政诉讼中保障原告辩论权的通常做法。为了体现诉讼民主,实现行政诉讼的价值,必须强化原告的辩论权。行政诉讼可以分为辩论而收集证据的阶段,为确认证据而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的阶段以及法官根据辩论结果作出裁判的阶段。强化原告辩论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原告应有足够的手段取得必要的证据;双方当事人应有充分的机会在公开的法庭上提出主张和证据,并互相质证,辩论;辩论的效力必须得到确认;法院应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辩论权。  相似文献   

18.
太空丰富的资源对人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类开发太空的同时,也给太空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人类将来的发展和当代国家主权、环境权的需要,国际社会十分迫切需要通过太空环境立法来保护太空环境。在立法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风险预防、损害预防、国际合作等原则,并注意太空在国际环境立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担保法》第五十三条仅规定了折价、拍卖和变卖三种抵押权实现方式,此项对抵押权实现方式的限制性规定不利于抵押权的有效实现。为克服此种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弊端,《担保法》应在整合国外多种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开创我国抵押权实现方式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