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可视化技术能提升学生对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效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图符显化”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丰富学生的认知方式;借助于“操作同化”的思维可视化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力;借助于“表达外化”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优化学生的认知通道、认知方式。借助于可视化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能看到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夏蓉 《甘肃教育》2020,(5):59-59
思维比知识更加重要,若离开了思维,学生就不能学到活的知识。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可视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教师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主动运用思维可视化,从而有效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为此,笔者首先分析了可视化思维的含义,之后重点探讨髙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吴静 《江苏教育研究》2023,(Z1):130-135
思维可视化,即通过直观技术将原本内隐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是学生走向自主探索、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正确认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价值,并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丰富思维可视化的工具,经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走出思维可视化的迷障,增强思维可视化的效力,提升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思维可视化图形,作为有效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日益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思维可视化图形的使用存在以单一的图形替代丰富的种类、以空洞的指令替代启思的问题、以教师的建构充当学生的建构、以教师的逻辑替代学生的逻辑、以图形的初稿替代探究的结果等问题.因此,为了改进和提升思维可视化图形使用的实效性,建议关注和落实:选择恰当的图形种类,凸显信息的逻辑关联;遵循各课教学目标,优化提问的启思功能;明确阶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词汇语义网络,夯实语篇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5.
夏苇 《教学月刊》2021,(3):32-35
思维可视化工具以视觉表征的形式呈现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到导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视化,将知识变成训练学生有效思考能力的载体,发展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可视化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思维视图,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文章主要是从语文课堂中的可视化教学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靠思维支撑的学科,新课标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首先要构建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前提。另外,要将数学思维渗透进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数学思维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形式主要包含归纳、类比和演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新问题情境、设计开放習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理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学过程可视化,或教学重难点可视化,实现思维路径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复杂背景问题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可视化"教学既能优化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可视化"教学通过"图形""操作""语言"等方式可直观、动态地表征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看得见。  相似文献   

10.
思维导图是使师生教与学“可视化”的辅助工具,能够让数学知识结构化、精致化,能够延伸学生的思维触角,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触手可及、直观展现、有迹可循和集约勾连.运用“思维导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将更具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11.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可视化教学是对一线教师的新挑战。虽然有关大概念的界定正在逐渐明确,但如何将大概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以及如何与思维可视化工具一起共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明确。教师要在明确科学大概念内涵,以及大概念对单元可视化教学的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科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建构大概念视角下单元可视化教学的框架,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践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如将思维可视化限于思维导图、以及不知如何使思维形象化等问题。文章从方法论层面构建了由分析知识类型、定义视觉图像、选择思维可视化方式、呈现可视化作品以及评估教学成果五个步骤组成的中学物理课堂思维可视化活动模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次应用,有效提高教师备课和授课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生物思维意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辅助工具,能够为学生探究生物知识、挖掘生物原理提供助力.为推动学生的生物思维意识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生物知识,利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适当整合生物知识,提高学习生物的效率.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将思...  相似文献   

14.
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导图即创造性地用文字、图形和符号等,将想法“画出来”,使想法“可视化”.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将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问题情境创设,促进知识意义建构,引导解题思维展开.  相似文献   

15.
陆帅 《成才之路》2020,(5):42-43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链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认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策略有:绘画课堂教学板书,构建核心知识体系;设置探究路径,实现思维逻辑的可视化;重视复习课、试卷解题分析,提高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本文以思维可视化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引导教师更加科学地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可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议题设计、情境创设、活动开展、任务架构形成可视化教学的思维轨迹和状态,思维可视化教学需要从创设思维可视化情境、开展思维可视化活动、活化思维可视化知识、依托思维可视化任务角度着手,激发深度学习、推动深度学习、达成深度学习、深化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一线教师提高复习课效率,突出教学评一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思维可视化,是提高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思维可视化具体包括知识结构可视化、混淆知识可视化、审题过程可视化、解题方法可视化、完整表达可视化和发散思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冯金诚 《学周刊C版》2019,(25):134-134
近些年来,国内外都相继在各个领域应用和发展了思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是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学习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展现学生实验中的思维过程,把抽象的研究对象变得可感、可视、可触摸,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引导,进一步提升实验效果,优化学生思维发展路径.教学中通过多元表征、搭建"支点"、系统建构让隐性思维显性化,抽象思维形象化,零散思维结构化,为数学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