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文化融入及培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硕士研究生跨学科报考和录取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普遍。跨学科硕士研究生面临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差异,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课题。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也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以蔬菜学专业为例,分析了跨学科硕士研究生面对的不利条件及其优势,提出了提高农科院校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现代经济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问题,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现。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具有形相的专业,应该以培养跨学科人才为己任,然而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内在张力不足带来的学科价值困境,使该专业的形相与价值相分离,有形相却无实质的研究生培养是教育经济与管理跨专业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学领域内的“外来者”,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能否适应专业学习环境,建立专业认同,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13位跨学科考入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了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声誉、专业学习效能感、专业培养环境是影响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专业认同对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与专业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专业声誉的学科激励作用,加强积极的心理认知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专业培养环境以提升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行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的整体情况与方法。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例,从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制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构建跨学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总结具有专业特色的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改进跨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专业界限、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土木工程行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研究现状,借鉴部分高校成熟的经验做法,探索土木工程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模式,指出两个学科研究生在跨学科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艺术院校中的工科专业,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学科在融合艺工学科、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就建立跨学科培养具有较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技能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面对学科间交叉融合日益密切的时代特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分析了特色行业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特色大学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举措: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与行业结合紧密和特色学科的优...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培养质量受生源状况、导师培养能力、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设置及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交叉科研平台建设、跨学科学位点整合、规范化培养管理、生源质量保障、学科文化融合等方面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学突破的生长点,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要求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跨学科的观念障碍、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树立大学科意识、完善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举办跨学科学术交流、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