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旅游气候指数分析及适宜旅游季节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生洲 《青海科技》2011,18(3):61-64
本文利用省会西宁及各州府所在地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风速等资料,依据相关计算式,计算出青海省主要旅游景点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风效指数,并用相关指标加以评判,得出青海主要旅游地区的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4—2013年南江县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炎热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光雾山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划分其旅游舒适期。结果表明:4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这三段时间大部人分感觉舒适,较适宜旅游;4月中旬—5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中旬这两段时间普遍人感觉舒适,最适宜旅游。游客可以选择在以上时间段对光雾山进行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3.
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马丽君  孙根年  李玲芬  王敏 《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海口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 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3253%;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0200%。本项研究为海口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粲  曹洁  林隆超  刘焕彬  张海波 《资源科学》2013,35(12):2501-250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采用山东省1983-2012年气象站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参照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标准,对山东省各地区实际地形下分辨率为1km×1km的旅游舒适度进行精细化估算与评价。结果显示:①山东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分布秋冬主要受纬度效应和地形共同影响,春夏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共同影响;②各季代表月的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全省绝大多数地区气候舒适,非常适宜旅游活动;冬季大部分地区舒适度等级为-1级,仍较为适宜旅游;夏季气候较适宜旅游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和山东半岛局部沿海地区;③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期为8~9个月,气候舒适期较长的地区分布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鲁中山区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界旅游业发达,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客流量年内变化较大,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本文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利用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对张家界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7382%;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9297%.本项研究,为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月,关中各地区的旅游舒适期多在4月、5月、9月和10月,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不舒适期以榆林最长为4个月,以汉中和安康最短为0个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西省内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相当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冬季南北差异性表现尤为突出,舒适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省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秦岭4个旅游气候区。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肇庆市绿色发展状况和文旅产业进行了研究,构建绿色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价了三者在2010—2020年的融合发展态势,探讨了肇庆市绿色发展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近10年间,肇庆市绿色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主要处于拮抗阶段,协调度较低,绿色发展呈现滞后发展状态。但是在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下,肇庆市绿色发展与文旅产业协调共进创新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肇庆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绿色发展生产体系;加强政府统筹,推动生态、文旅产业相融合;盘整生态资源,打造数字化全域旅游生态圈。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金涌  姚小英 《资源科学》2010,32(4):679-685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温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都、文县及北部的天水,其次为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各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冬季气候舒适度最低,处于不舒适水平.春、秋季气候舒适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城市处于较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9.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市的景观体育发展已小有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肇庆市发展景观体育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统筹规划,保护环境;多元主体参与,加强市场化动作;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量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照市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供。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日照市人体铺垂度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对日照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日照市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11.
肇庆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其文化渊源十分深远,文化价值十分珍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探讨肇庆旅游文化特点,发挥旅游文化优势,对振兴肇庆旅游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面积为10 417.5km2,占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担负着北京的生态屏障功能,而其经济的发展是山区生态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是协调二者的有效途径,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的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各网格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由此推算出了1月~12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及不同舒适度等级的分布面积。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适宜期较长,除1月、2月和12月份旅游气候不适外,其它时间均为旅游气候适宜期,其中旅游气候舒适期可从4月持续到10月底。由于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利用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进行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与单纯利用6个山区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评价相比,可获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避暑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10-22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①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②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一大集中分布区;西南山地高原以贵阳、昆明等为核心点及周边依托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二大集中分布区;东北山地平原以沈阳、吉林等周边地区可视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三大集中区;西北中部地区以西宁,兰州为主要中心轴向南北两端发展的辐射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四大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长江宜昌站枯季径流长期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瀚 《科技通报》1994,10(3):153-155
用1882~1992年月平均流量资料研究长江宜昌站枯季(1~3月)平均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本世纪2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由多水期进入少水期的变化,它与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同步.相关分析表明,1~3月平均流量与前期12月平均流量相关最好,其次为10月.10月平均流量可作为前期流域蓄水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纪红  朱耀福 《科技通报》2009,25(5):582-587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浙江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浙江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城市适宜旅游时间是不连续的,全省旅游舒适期基本分布在春季的后两个月(4月、5B),秋季的后两个月(10月、11月).全省可以分为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浙西中丘陵区、浙南中山区、海滨近岸岛屿区4个旅游气候区.浙西中丘陵区和浙南中山区两区的温湿指数在3月到4月有一个跃迁现象.也就是说这两区4月份就能很快地进入旅游舒适期.同样的跃迁现象在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和浙西中丘陵区的9月到10月的季节转换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张丹  王敏  甘萌雨  杨林生 《资源科学》2021,43(8):1687-1699
随着北极战略价值的提升,北极旅游热不断升温,北极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理应得到重视。本文检索了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中北极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时区视图分析等功能,分析了北极旅游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系统综述了北极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①北极旅游研究还未成规模。相对来说,国外起步较早,研究涵盖面较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国内起步较晚,仅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广度和深度不足。已有研究中涉及影响因素的多从目的地角度开展分析,经济水平、游客构成等客源市场方面还有待加强。②前10位北极旅游研究热点中,气候变化、治理、人为干扰、海冰、脆弱性、恢复力、旅游管理等都与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密切相关。③已有研究中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政策、气候变化、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5类。其中,政治稳定和气候变化是北极旅游发展的前提许可和宏观影响因素。前者是北极旅游能否开展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因素,后者则是北极旅游能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既能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又能通过对天气的影响,进而影响游客行为。而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则是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发展旅游气象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安全、品质以及舒适度,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成为了游客关注的焦点,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气象信息的需求更加旺盛。本文探讨了发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对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如何改善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文英 《内江科技》2013,34(4):13-14
运用GIS技术对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选择的认知度、消费能力等体育旅游行为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趋势图进行分析。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选择的认知度趋势图包括:安徽皖籍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态度趋势图;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趋势图;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趋势图。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消费能力趋势图包括:平均月生活费趋势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肇庆市水土保持的现状为基础,论述了肇庆市水土保持的影响因素以及肇庆对当地水土保持的要求,并提出了肇庆水土保持治理与管理的方法,最后指明了肇庆市水土保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世界旅游组织《2000年全球旅游预测》研究报告,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人数将从1990年的4.56亿增至9.37亿,超过两倍。就增长率看以亚太地区为最高,平均年增长超过6%,其次是中东和非洲,这里大部分部是发展中国家,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尽管目前国际旅游者还不算多,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