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对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经济手段对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极具价值,因此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模型势在必行;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分析湿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以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利用和保护的困境分析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通过多元共治理论基础从法律、市场以及公众三个角度出发对建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李文华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0,32(5):791-79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历程和社会功能,并通过叙述衡水人民在保护湿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回顾了近些年内蒙古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探索建立定量化的草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系,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给内蒙古生态、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较准确地评价了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是关系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论证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能惩罚生态破坏行为和奖励生态建设行为,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显示实行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补偿内容和补偿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指导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平衡地区差距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就承德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从生态补偿经济保障、生态补偿管理保障、态补偿法律保障、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增长方式。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留下许多隐患和问题,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从市场公平、制度创新等方面来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都非常必要。考虑到生态补偿的公共属性,实施财政激励的方式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向,就广东省而言,可以从实施分区指导、加强转移支付、改进税费体系、完善各类资源保护制度等方面着手建设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水土的保持情况不甚乐观。水土保持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切实的改善我国的生态机制,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生态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主要研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5月8日,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等管理部门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目前中心有6名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包括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生态补偿政策和法律研究、生态补偿中外比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中心研究人员在我国较早、较系统地开展了生态补偿研究,近年先后主持研究和设计了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南阳市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项目,为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耕地面积减少与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冲突。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开发利用保护区资源,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很大问题。研究探讨了在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包括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的确定、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手段和实现机制。确定了基于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和农民受偿意愿两个因素的补偿标准,明确了人类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补偿金收取渠道、支出渠道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梁丽娟  葛颜祥 《软科学》2006,20(4):66-70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环境降压的出口,而且有利于缩小区际差距,促进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损害)谁付费”的原则,实现对生态功能或价值形式补偿或实物形式的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一是解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二是解决补偿强度的问题,三是解决补偿渠道的问题。在补偿主体明确、补偿强度合理的前提下,分别建立起以流域、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者、全体公民、代际成员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林逐渐呈现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趋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生态林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生态公益林的补偿现状出发,探讨生态林的补偿原则以及补偿方式等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嘉玥  郭泉  汪永生  王文涛 《资源科学》2022,44(12):2501-2510
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海洋生态坏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海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亟需建立相应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并探索生态补偿的标准问题。本文通过编制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社会核算矩阵,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征收不同程度的海洋生态补偿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在征收生态补偿税的情形下,将政府收入增加的部分作为海洋生态补偿的专项资金,能够有效提高海洋生态补偿量。在生态补偿税设置为增值税的5%的情况下,海洋生态补偿量较初始情形相比,提升了4.07倍。②生态补偿税的征收会引起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国外储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中,居民收入和国外储蓄受影响较大,企业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受影响较小。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政策,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社会进步要求人们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流域生态关涉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区域间协调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问题,现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视角,选取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应如何建构一个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郑杰 《青海科技》2008,15(2):10-13
青海高原湿地保护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对高原湿地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缓解和遏制其功能下降,解决区域内民生发展问题,促进青海省生态保护战略和优势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很久以来,我们只顾发展经济,使得资源耗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解释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分析了生态补偿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对人们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逐步成为流域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有机农业措施控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轻水体负担。  相似文献   

19.
岳海文 《科技风》2012,(16):249
三江源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关系到全国的水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本文以三江源为研究区,通过探讨三江源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及实现形式,提出了构建该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