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关锦鹏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分析关锦鹏电影中女性主义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熊程  柳志鹏 《新闻世界》2013,(6):272-273
女性主义运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争取女性参与政治权利到实现男女完全平等,女性主义者始终孜孜不倦的开展着对男权统治社会的批判。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历来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而影片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更是引起女性主义者的不满。笔者通过分析2012年贺岁档电影发现:影片塑造女性形象的刻板化,电影对于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以及电影中男权意识的垄断依然存在。由此,笔者呼吁电影从业者调整固有思维模式,放弃将女性视为消费品的错误观念,尊重女性,从而在影视作品中更加真实的建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性电影话语拥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资源:新启蒙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伴随新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经由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启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与阶层分化,中国女性电影话语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由此浮出地表,成为其恢复话语活力、重获现实批判性、开拓一个新的女性电影时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5.
何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对女性之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方  马蒂 《现代传播》2001,(6):132-134
女性主义指明的是一种“政治的”(Political)位置,而女性主义研究(不论何种类型)必须找寻跟女性特别有关的论题,以及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 在近年多被采用的量化研究中,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着重分析的是,电视节目中女性角色种类出现的频率。这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到女性地位的变化。 新闻 电视新闻主要由采访队和现场主持共同完成,至少要有电视新闻记者、摄像、新闻主持人和导播等工作人员。长期以来,男性占据了这些工作人员的主体。他们在新闻的采集、选题、拍摄、采访和对播放后果的承担等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7.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奕 《当代传播》2007,(3):85-86
女性主义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依然执着地向前发展,传媒成为其施展影响力的重要阵地,塑造出来的各类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义在现时代的困惑与迷思.本文对某市"粉红丝带事件"加以个案分析,力图探讨受众对传媒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解读,认为传媒应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女性主义,在重塑现代女性形象与推动女性主义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晓艳 《今传媒》2023,(3):129-132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传播的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为突破点,对媒介传播女性领导干部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媒介在构建女性领导干部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即通过加强对媒介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媒介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媒介监管体系,为女性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激励女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多角度地重构女性领导干部多元化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电影中的体现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以电影中的四次“告别”为线索,结合对影片中不同人物命运的分析,把不同时期的“告别”和女性形象结合在一起,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别以女性对男性初始感情观的影响、对男性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对男性行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响以及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四个方面,分析在电影《后会无期》中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大观周刊》2011,(37):20-20,25
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磅,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从性别权利机构切入,重点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电视节目,着重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些节目进行思考和评价,并希望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崔涛 《出版广角》2013,(4):80-81
中国女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与男性的对立,它最终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解放女性,而是通过解放女性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两性如何和谐共处才是《中国女性主义》第12卷一书真正探究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创刊于2004年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卷了。该刊由综合实力均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展示了全球女性主义思潮前卫动态,介绍全球女性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并深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你莫属》栏目作为天津卫视一档大型职场互动类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其中,不少女性求职者以及女性Boss形象深入人心,并不断创造着话题女性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20世纪著名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短篇小说<菊花>,主要分析了小说的女主人公伊莉莎,揭示了她的心路历程,渴望以及梦想的破灭,以此采探索女性的命运以及斯坦贝克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许佳宁 《视听》2016,(6):169-170
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以及男权体制对女性的约束和压抑,使女性在社会历史上的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说没有地位。笔者介绍了在五四运动中觉醒的女性如何在父权体制的压迫下一步步摆脱男性霸权,女性的主体意识如何觉醒并得以传播,从而逐渐摆脱性别角色的禁锢。她们在文学中找到自我和赢得自己的话语权空间,创造属于女性自己的性别文化,并努力通过媒介进行广泛的传播,然而这过程中不乏对女性主义文化的曲解。如何正确传达女性主义文化,值得媒体深思。  相似文献   

17.
孙文艳 《新闻记者》2007,(11):94-96
女性与传媒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女性与传媒的深层关系,改善传媒对女性的报道,促进女性的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与传媒的研究是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并向多学科、多领域渗透的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广为传播、传媒渐由精英群体掌握转向大众化的结果。这一研究就是要从女性问题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19.
颠覆与重构之间——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传媒批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以性别权力结构作为切入点,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展开批判。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传媒批评必须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问题意识和批评指向,应该更多地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这一视域予以关注,并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开创对当代中国的传媒现实更具实用性和解释力的方法。学界对女性主义这一批判武器的自省要求我们必须对女性主义传媒批评本身加以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多部影视作品都将传奇女性的一生作为题材加以挖掘,多部热门剧集向我们展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封建制度中女性对自身命运的觉醒以及与父权制度的种种冲突与矛盾。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对当今女性生存状态、情感倾向、自身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