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执行问题很容易回避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的结构根源,而将矛头集中指向身处国家治理终端的街头官僚。对纵向治理结构和街头官僚行动进行要素分析,进而审视这些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发现街头官僚行动的系统环境是蕴含行政和政治双重维度且不断向基层坍缩的纵向治理结构,同时伴随着基层行政组织相对衰退的现象。结构内在的身份、执行和责任等维度的冲突使得街头官僚行动在情境中裂解,造成政治包裹行政、行政替换政治,行政挤出治理、治理依托行政的困境。重新定位纵向治理结构中的基层行政,使行动与结构彼此协调,需要理顺正式行政与半正式行政的关系、厘清层级间职能配置的政治制度逻辑、培育国家基础性权力的社会治理基础,真正为街头官僚行动既能满足上级期望又能回应社会需求提供坚实的结构性条件和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2.
街头官僚处于政府机构组织的最基层,是公众和政府之间信息的传递者和沟通的中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政府的功能与范围得到不断扩展,社会事务也变得纷繁复杂,增加了街头官僚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得街头官僚担当起越来越多的角色,如"政策执行者"、"政策参与制定者"和"公共服务者"等,为避免其滥用自由裁量权,就应从道德、法律和程序上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预见性治理”是基层政府超前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潜在诉求的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从“遇见性治理”转向“预见性治理”,既是建设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需要,也是保持党的人民性底色、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政治需求。从鲁东地区莱西市D街道办的治理实践切入,展现基层政府“预见性治理”的实现机制及政治逻辑。案例研究显示,基层政府实现“预见性治理”有赖于对“技术为用、科层为体”策略行动的选择。首先,“技术为用”的策略行动为实现“预见性治理”提供了工具性手段,体现了“照看社会”的政治逻辑。基层政府通过技术化的手段为收集潜在民情提供了技术基础,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可及性和覆盖力。其次,“服务社会”构成实现“预见性治理”的价值依归。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基层政府通过“科层为体”的策略行动,强化组织内党建和借助区域化党建,拓展和延伸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触角,增强了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其高效动员体制内外力量解决潜在民情、服务群众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抓手。基层政府在实现“预见性治理”的背后彰显了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政治逻辑,即“照看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之一,在基层管理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想真正发挥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就要求政府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之间广泛合作,创新工作方法及合作方式,将社会建设中的先进理念融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多方参与、共驻共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厘清党群服务中心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型载体、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兴阵地、服务城市基层党员群众的新型平台的定位,通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态势而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拓展服务城市基层党员群众新渠道,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效能,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基于此,指出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必要性,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定位,探讨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效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在塑造民众的政治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与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交织并行。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面临的政治认同困境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到位、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提高等。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基层党组织需要从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规范化制度管理体系、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等层面着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各方面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助力我国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层混合性服务供给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跨部门合作治理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宁波市81890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个案,研究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种服务供给机制之间相互嵌入、协同增效,协同供给城市基层混合性服务的机制。资源整合是跨部门协同供给服务的主要特征,在未来的跨部门协同中,政府应该积极地从主导者向倡议者、召集者转变,积极培育社会治理主体,推动社会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性竞争条件下,作为经济发展和竞争核心的城市管理主体,城市政府必须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的政府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学习型城市政府组织应有共同的意愿,即是:完善规范的官僚制,根治官僚主义;在前者基础上,灵活创新,缔造后官僚制,进行城市政府治理转型。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层级体制,分解和细化政府组织以及内部与外部的互动学习,建立起扁平型和弹性化的学习型组织结构。并在持续的高层次学习基础上,研究政府服务的流程再造,实现政府组织自主管理的全方位学习。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是社会稳定转型、社会和谐发展与发展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者之间关系未理顺,城市基层政府的"越位""缺位",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对城市基层政府的严重依赖等。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究其实质是政府权威治理模式与社会非权威治理模式之间协同与配合的不足。实现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包括: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市基层政府的行为,推进社区居民有序的自治参与,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调整等。  相似文献   

10.
基层场域的变迁给农村基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农村社会的分化,政府单一主体难以应对社会治理的秩序诉求,市场经济的变革改变了政府的行动逻辑也使得传统管控模式失去依托,弱化了政治嵌入的基础。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弱化,民众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向政府部门传达。政府既要革新行为方式也要创新与基层的互动模式,要通过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民众对政府的认同,让民众通过组织化方式表达合理诉求;要以法治为基础,在政府引导下,培育社会组织、农民个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1.
街头摊贩治理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难题.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街头摊贩治理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缺乏、管理手段弱化等问题.基于协同治理内涵及其价值的考察,对街头摊贩治理应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与多元主体治理意识,构建涉及街头摊贩管理的相关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摊贩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和创新协同治理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城市政府治理街头摊贩的水平,最终实现街头摊贩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是转变和创新社区管理方式、落实城市社区治理的落脚点和归宿。政府单级化的行政管控已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社区发展的需要,只有转型城市社区治理方式,实现"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转变,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才能持久有效地维护社区秩序,实现社会善治。  相似文献   

13.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应局限于预案的编制完善和应急能力的训练。还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中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突发事件之间的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应对高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数字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凸显了数字技术在重塑政府治理形态中的关键作用。数字化转型对政府组织中不同成员的决策权产生了差别化的影响。其中,街头官僚和在数字应用开发能力较弱机构工作的党政干部更有可能感受到数字技术运用带来的被支配感。在数字政府中,政府组织的算法决策和刚性执行之间的分离,正是数字时代理性组织的最新表现。总的来说,数字政府建设正在推动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分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离,形成了以决策权集中、行政科层化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趋势。这意味着数字政府建设可能会推动技术治理、科技治国等思想的重新复苏,而研究者则需要更加细致地考察技术治理的限度及其未预期后果。数字政府建设中政府组织的决策权集中化和行政科层化趋势,对理解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治理面临一些困境,传统管理模式显示出滞后性。高校正确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优势。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理论逻辑、困境、功能定位和具体策略四方面进行阐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是城市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整体态势而言,边疆民族地区处于突发事件高发区和社区治理薄弱区。如何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力度以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是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协同治理机制的优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创新,对于如何提高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政府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城市容纳能力明显不足,从而为城市社会风险的产生、积聚埋下祸.根,对城市的整体安全形成较为严重的潜在威胁。对于城市社会风险的治理与防范,需建立起双向沟通、互动合作的风险治理模式,在政府、企业、社区、非营利组织之间构筑起共同治理风险的整体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公务员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等职能的直接履行者,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会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从西方街头官僚理论出发,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使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四川省汶川地震某受灾城镇492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巨灾应对的应急处置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应急处置阶段的基层政府绩效对受灾群众的累积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恢复重建阶段间接加以影响;无论是应急处置阶段还是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能力都是影响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工作效率对受灾群众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建设是提升受灾群众累积满意度的关键要素,同时灾区建设不应将效率作为基层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