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追溯了欧盟的技能预测实践并解析其技能预测的主体构成、内容和方法。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负责提供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基础数据,制定和实施欧盟职业培训政策,监测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技能预测工作涵盖顶层设计、统计信息收集和预测结果使用三个环节,不同部门或主体负责不同环节的工作。技能预测内容聚焦于职业结构变迁预测和资格水平变迁预测。欧洲技能指数监测从技能开发、技能激活到技能匹配这一技能全周期的技能错配状况,并据此预判欧盟的技能发展趋势。欧盟常用的技能预测方法为在线职位空缺与技能分析法和欧洲技能和就业调查,其中在线职位空缺与技能分析法是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职位空缺分析系统,负责提供欧盟的技能供需数据;欧洲技能和就业调查定期收集欧盟各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要求、技能错配以及初始和继续教育等信息为制定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在经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这是由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动的。为应对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强技能适应性。在未来工作市场,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使用将会取代部分工作岗位,大量就业机会向服务业转移,绿色经济和老龄化趋势也将引领工作市场的新生态。这些趋势揭示了未来工作市场的发展特征,明确了职业内容、职业模式、职业结构及职业技能层面的调整方向。在此基础上,未来技能培养应创新发展策略,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途径、完善技能治理为保障,确保技术技能型人才供应,缓解技能短缺型的供需失衡,从而构建终身技能型学习社会,增强技能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刘兰  任先平 《成人教育》2021,41(3):71-76
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任务的变迁呈现出了与前三次技术革命不同的特征。伴随着工作任务的替代、互补和拓展,劳动力市场出现工作极化现象,职业迭代加速,劳动者的高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技能组合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准确测度劳动力技能供需的变化,革新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对人才培养进行定向调整,构建终身学习生态圈,实现人工智能发展、技能升级与高质量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5年,欧盟发布了《欧盟的技能、资格和工作:实现完美匹配》调查研究报告,旨在收集欧盟劳动市场大量劳动者的技能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匹配数据,明晰劳动者的技能如何与不断变化的工作技能需求和工作复杂性相匹配。主要包括:技能不匹配的内涵及类型;欧盟劳动者的基础能力、软技能和STEM技能的状况;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工作本位学习对消减技能不匹配的作用等。文章对该研究报告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并阐述了提升我国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实现技能匹配的相关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在个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技术和人口变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COVID-19疫情之后,危机带来的冲击更是加速了技能需求的转变,终身学习或将成为个人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于2021年6月15日发布了《2021年OECD技能展望》(OECD Skills Outlook2021),主题是《终身学习》(Learning for Life)。研究以OECD发布的报告和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终身学习与技能发展、终身技能的分类及《2021年OECD技能展望》中的相关政策与建议进行了解析,并指出其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具有如下启示:完善推进机制,构建学习体系;强化主体地位,促进学习包容;加强多方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借助技术赋能,实现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促进向制造强国转变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支撑,聚焦技术技能人才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存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结构性约束、生态系统断层性割裂、技能开发体系性残缺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打造融合命运共同体、协同构建核心主体,优化融合教育生态链、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个体技能富裕,推进职普融通、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传统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偏重快速上岗能力、被动接受能力和机械加工能力,导致技能供给与人力资源需求严重错配,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从新人力资本理论“认知能力”向“非认知能力”转向的研究进路出发,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重心应从就业导向的快速上岗能力转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从浅层学习的被动接受能力转向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能力,从个体分工的机械加工能力转向集体协作的人际沟通能力。为有效形塑技术技能人才新的能力结构,最大化发挥技能的动态补充效应和自我生产效应,畅通“教育—能力—人力资本”的作用链,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树立面向职业生涯的终身化育人理念,打造人机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搭建聚焦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井文  邓卓 《职教论坛》2023,(7):37-45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职业教育层次的向上延伸,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特定的产业、行业、企业凸显其现实必要性。立足企业需求,通过访谈调研10家现代农业企业、31家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获得当前三大产业职业结构和工作内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看法。研究发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业态和工作模式趋向数智化和集约化;工作内容升级,新岗位和高端任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格;需求程度各异,不同产业行业高技术技能劳动者需求缺口不同;职教层次高移,企业支持复合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导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需要与产业、行业发展相适配,不宜过快、过剩;坚持懂原理、会应用、善创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复杂岗位职业能力发展变化,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贾旻  韩阳阳 《职教论坛》2024,(1):119-128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固国际地位,21世纪以来,英国历届政府都关注“技能”问题,将技能战略视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英国技能战略被提升至国家战略是为了解决技能发展的多重难题,满足政党和民众对技能教育的追求与诉求,顺应国际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同时技能战略的生成也获得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支持。英国技能战略的内容框架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技能开发、技能激活以及技能使用构建,即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国民技能;激活劳动力的技能储备,使得拥有技能的人进入或是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确保现有的技能能够被有效地使用。借鉴英国经验,我国技能战略的制定实施应当始终基于国家特色,在世界技能改革潮流中,聚焦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政策共同体的作用,优化技能战略生成的政治环境,同时构建综合的技能战略内容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以完善职教体系和促进技能开发、加强技能保护与认证以推动技能流入劳动力市场、开展技能供给评估和需求预测以实现技能供需匹配与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类:"双元制"模式、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社会本位模式。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各国的差异和不同,更要看到他们的共性和趋势。外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主要体现在法律保障、政府支持、途径多样、终身学习四个方面,其发展趋势集中在以下方向:一是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二是提高职教社会地位,构建普、职等值体系;三是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回归职业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任务,其逻辑旨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提质培优、应需而变、主动适应是现代职业教育回应技能型社会的应为之要。然而,在推进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面对社会认同度不高、人才供需失衡、多元适应秩序失位等难为之境。破解之道在于创设社会认同新维度,延伸职业教育办学空间与内涵;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承接产业需求的适配性;筑牢专业根基,增强人才供给服务产业转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2021)报告认为,以创新为中心的消费驱动型经济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技术正推动着中国的技能转型。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若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必将难以适应这种技能转型,并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公平。而地方本科院校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关键力量。为此,在解读《中国的技能转型》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开展本科职业教育面临“双不足”困境,即需求侧对“年轻”的高技能人才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侧(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学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动力不足。可从构建供需合作的生态系统、激励供给侧、激励需求侧三个方面解决以上困境。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与技能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中之重。技能强国建设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而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实施主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强国建设等方面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技能强国建设中,要全面贯彻“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遵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又要遵循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完善普职同批次并行招生的职教高考、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平等机会权、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依托,全面深化技能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对近年来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提高技能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伊利奇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批判影响深远。"技能交换论"是伊利奇对未来社会新教育构想的核心部分,是多种教育要素相汇之聚集点,包括教育双主体(技能示范者与想学习技能的人或伙伴)、教育内容(广泛的技能)、教育方式(以示范来交换),甚至也会涉及教育物品。由于我国近二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过度学校化"的倾向,并且在师资和生源这两大"人力要素"上产生了难以化解的消极的严重后果,抓住当下数字时代迅猛发展的契机对"技能交换论"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建构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自主性学习文化与开放性技能教师市场。  相似文献   

16.
李政 《职教通讯》2023,(5):10-16
技能型社会中的技能具有实践的意涵。构建技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重视从经验中生发认识、重视一线生产和服务的经验学习价值,把大众从对学历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寻回中华文化中的实践精髓。技能寓居于人的认知和行动之中,受外界环境,尤其是技术手段、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存在和使用方式,也制约着个体学习技能的动机。数字化社会、老龄化社会、二元化社会对技能的存在和使用产生了不同维度的影响。在技能型社会中,促进个体技能形成应关注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技能形成的非制度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二是技能形成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三是超越技能形成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7.
技能是个体基于先天素质,在其认知日益丰满的过程中不间断地融合社会实践而具备的灵活的认知活动方式和操作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岗位上依照教学需要通过职前、职中或职后培养训练而获得的技能."泛教学技能之里"即个体拥有极具多维发散性和统一聚合性的显性技能、中介技能与隐性技能的集合;"泛教学技能之表"即泛指的教学技能,泛在的教学训练环境,泛滥的思想特质;"泛教学技能之形"即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借助中介技能相互贯通,转化交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技能人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各国纷纷从提高全民技能水平角度出发,制定技能开发政策并将其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经过20多年的战略安排和制度设计,英澳两国的技能强国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梳理新世纪以来两国技能战略的演进历程,发现两国技能战略呈现出以构建终身学习、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核心内容;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包容为核心价值选择;以通过明确权责、合作治理、责任共担确保体系持续运作为核心举措;以发展复苏国际职业教育为最新突破口的趋同特征。同时,也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以下启示:做好调查研究为战略制定奠定基石、国家顶层设计确保战略稳定衔接、社会共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理应成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四新"经济是指生产与服务领域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经济新形态。变革快和智能化是"四新"经济对传统职业教育技能供需体系的主要挑战。为应对"四新"经济,职业教育技能供需体系应从企需校供的工业生产模式转变为校企联供的生态发展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优化校企合作制度,实现校企联供;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供需两侧融合;加强专业化的行业指导,促进供需信息传递;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20.
技能的养成     
基于对技能与养成重新认识所形成的技能养成教育是具有变革意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技能养成规律在本质上规约着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对技能养成规律从技能养成的目标(目标技能)、技能养成的主体(学生群体)、技能养成的路径(养成过程)、技能养成的方式(养成模式),以及技能养成与知识教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有力地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