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现实问题是,即使有些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大多也显得贫乏粗涩。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素材。那么,小学生应该写什么呢?教师该如何指导呢?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长期以来,我发现学生在记日记,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时文思泉涌、兴趣盎然;然而,完成课本上的习作时,却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笔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准备作一篇诗文,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煎熬了几天,仍无从下笔。其妻见状,笔曰:你做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理直气壮地说:你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我现在是腹内空空。现在的学生作文正面临着这种状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写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笔者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阅读现在的学生作文,格式化的语言很多,修饰性的词语很多,却唯独找不到学生自己的半点影子。作文中的情与意应是从心而生、自然流露,可许多学生作文中的"我"只是大众化的"我",在这儿是"我",换个地方仍然是这样的"我",个性化的个体变得大众化,变得千篇一律。作文中缺"我",一是因为作文中只写他人,纯客观地写,没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样的作文读起来是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准备作一篇诗文,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煎熬了几天,仍无从下笔。其妻见状,笔曰:你做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理直气壮地说:你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我现在是腹内空空。现在的学生作文正面临着这种状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写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笔者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许多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不怕作文进而喜欢作文,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使之将作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愿写、乐写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芬 《考试周刊》2013,(55):46-46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尝试运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减缓作文的坡度。所谓"随文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  相似文献   

14.
策略一:贴近生活,学会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为了给作文提供真实的材料,我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人与事。学生作文时,教师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适当的评奖,以唤起他们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例如,写《我的妈妈》,为防止学生出现生搬硬套、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写作就是要写有意义的事,惊天动地、影响大的事,而鸡毛蒜皮的事情是没必要写的。这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渗透这种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  相似文献   

16.
黄丹凤 《学子》2013,(11):55-57
关于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留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作文技巧的指导,而忽略经验、想象、体验、情感等作文内容的激活。学生写作时常常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要么感情漠然,干瘪生硬;要么笔是心非,貌合神离。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敢写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呢?我们根据小学生想玩、爱玩的天性,以"活动"为承载体,以"情感"为催化剂,以"体验"为突破口,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个人认为,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如何全面、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陈碧晖 《广西教育》2008,(28):39-39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说、多写,使学生掌握作文方法,产生表达欲望,写出自己要说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抓好三个字。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多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供广大读者参考.一、浅化习作入门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