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国璋也是袁的亲信,以其籍贯为直隶河间而称其派别为直系。袁世凯窃国后,冯曾任直隶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时,冯被派遣南下攻占南京,其部属即驻守长江下游一带。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但冯仍驻南京。1917年,因参战问题发生了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段祺瑞驱走了黎元洪。在张勋复辟事件平定后,段请冯国璋到北京继任大总统。但,冯不愿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怕中了段的调虎离山计,直到段答应了他所提出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的督军人选后,他才到北京任职。  相似文献   

2.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江苏南通人。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参与军事机密,因才华横溢,深得吴长庆的青睐。 1881年4月,袁世凯也投入吴长庆军中。吴长庆命袁世凯在营中跟随张謇读书(此年张謇29岁,袁世凯23岁)。张謇以八股命题,袁世凯的文字芜秽,不能成篇。张謇批改其文往往无从下手,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袁世凯虽然学识浅薄,但对老师尚算尊敬,张謇请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身死前后,倪嗣冲与张勋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对立的演变。袁世凯死前,改张为安徽将军,倪为安徽巡按使,形成"一省两将军"格局。倪联合张勋为"洪宪"帝制作了最后的努力,并在袁死后一度屈从张勋。为改变处境,倪在"府院之争"中逐渐依附段祺瑞,与张日渐疏离。张勋策划复辟,二人走向对立。随着张勋兵败,倪恢复了安徽统治权。倪、张博弈源在个人利益的争夺,对北洋政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彰显出地方力量的崛起与割据。  相似文献   

4.
1916年6月冯国璋召集南京会议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嘱托、倪嗣冲的鼓动和部属的劝说,张勋邀请南京会议代表至徐州召开徐州会议,目的在于缓解袁世凯的退位压力。但随着袁世凯的猝死,会议宗旨随之改为固结北洋团体,拟定十条要纲。此次会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张勋与徐州的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复辟问题渐趋公开化,北洋政局由此进入了集体领导时期。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风波》是写一九一七年七月张勋复辟事件后所引起的一场风波。张勋原是清朝军官,曾伙同袁世凯镇压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他在南京顽抗,被革命军击败之后,仍拖着辫子,表示忠于清廷,他的部下也留着辫子,被称为“辫子军”。民国成立后,张勋仍窃据军政大权,任安徽督军,带兵驻在徐州。一九一六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他们争权夺利,都想拉拢各省督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张勋便自命为督军团首领,召集部分督军在徐州开会,密谋复辟帝制。接着张勋就以调解黎、段纠纷为名,带兵进驻北京。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张勋把溥仪抬出来做皇帝,这就是张勋复辟事件。但是历史是不会倒转的,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七月十二日即告  相似文献   

6.
吴长庆,字家善,号筱轩,又称小轩,安徽庐江人,是晚清有影响的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是淮军最早成立营号之一的“庆字营”统领。他统率的庆军人才荟萃,涌现出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产生重要的历史人物--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和状元实业家张謇。生前历任河北正定镇总兵、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本文运用诸多历史资料,对吴长庆的生年、名号和海内外六处吴武壮公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的考察,厘清了关于吴长庆的生年、名号和专祠的称谓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治十一年,李成谋由福建水师提督转任长江水师提督,成为长江水师第二任提督。光绪十八年,李成谋因病去世,任长江水师提督一职近20年。在所有长江水师提督中,他是任职最长的一位提督。他巡查长江水师,不辞劳苦,低调做人做事,还兼领南洋海军6年。他严格执行长江水师定章,采取诸多手段,逆转同治末年长江水师的颓势,使长江水师免于重蹈清朝绿营水师的覆辙。在他的整顿和督查下,长江水师较好地履行了捕盗、缉私、护卡和御侮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阎锡山拥袁称帝反对张勋复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到1917年,在中国大地连续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件倒退事件,而阎锡山对这两件倒退事件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做法,对前者大加推崇,而对后者大加讨伐。这是因为,首先,阎锡山早年留学日本,接受了“军国主义”思想,袁世凯称帝,使以“君主立宪”为前提的军国主义在中国的实行成为可能,而张勋复辟则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其次,裒、段实权在握,阎锡山为保自己军政权不得不拥戴,而段祺瑞发动的讨张之战怎能不参加?第三,阎锡山一贯采取“见风使舵”的政治手段,讨张之战声势浩大,而张勋则成为众矢之的,阎锡山当然会站在战胜者一方。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七年,张勋带着几千辫子兵开进北京城,把被推翻了六年之久的宣统重新扶上了皇帝宝座。一时间,发诏谕,封官爵,遗老遗少翎顶纱袍,招摇过市,北京城头龙旗乱舞,光怪陆离,把个北京城闹得乌烟瘴气。复辟活动虽然以短命而告终,但它给人们留下的问题却是值得深思的。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封建皇帝,从袁世凯称帝到张勋复辟,短短几年间为什么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复辟帝制的风波?袁世凯是个反革命野心家,而张勋其人,则不过是个  相似文献   

10.
1917年7月1日,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发动复辟。此时,黎元洪对当初没听张国淦复段棋瑞国务总理之职以阻止张勋复辟之言颇感后悔。当日,黎元洪派夏寿康火速去天津问计于张国淦。张告以南京副总统冯国璋依法代行大总统职权和起用段祺瑞之计,黎元洪毅然采纳。7月2日,黎元洪手拟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命令,并令段祺瑞兴师讨伐张勋。同日,张勋勒令黎元洪24小时内搬出总统府,黎元洪意识到总统职权无法在北京行使,于是又拟出致南京副总统冯国璋的“冬电”,请吗国璋在南京代行总统职权,并将“冬电”和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命令一起交秘书覃寿堃让他带到天津,任免令交段,致冯国璋“冬电”即在天津发出。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舞台上,袁世凯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而且在经济上大力兴办实业,倡导新政,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试从袁世凯对山东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作一些探讨。一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出身淮军,早年任驻韩商务委员,总理对韩交涉通商事宜,颇受李鸿章的赏识。甲午战后,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后因举发维新党密谋,获得慈禧太后信任.1899年12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实授,至1901年1月调离,任东抚将近两年.在此期间,袁世凯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山东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略论聂士成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1862年(同治元年)由武童投效当时在安徽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袁甲三军营,第二年,又随李鸿章的淮军东下,开始了他的戎马战斗生活,直到1900年在保卫天津战役中牺牲为止,前后近四十年.这四十年中,聂士成从士卒迁升到总兵、提督,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归结为镇压农民起义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两个方面.试分别论述于下.一聂士成站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立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再起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一一年十月袁世凯东山再起,实为袁氏绞杀辛亥革命、攫夺民国总统之先兆。然史家却少有论及。于是,笔者孤陋之心遂生耿耿,妄动愚笔以属拙文,甘负锻于方家同人。 一、袁世凯侨居彰德的隐衷 戊戌政变,袁世凯与帝党结下怨恨,一九○八年西太后身亡,载沣代行摄政,袁世凯就终日不安。一九○九年初,袁在惊惧万状之余,微服天津,住进英租界利德顺饭店。不久,就接到摄政王载沣代发的“回籍养疴”的谕旨。一月四日袁世凯得到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H)担保他生命安全的承诺后,才敢小心翼翼地进京向摄政王“谢恩辞行”,一月六日便仓皇登车前往河南,昔日威风凛凛的袁世凯就这样“被满洲政府用侮蔑的手段放逐了。”令人费解的是袁氏此次罢官并不回项城归旧里,而是“初居汲县,两个月后再迁彰德城北门外的洹上村”侨居下来。笔者以为袁世凯此举正是为他再次出山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年一月袁世凯突然被“开缺回籍”,咎其原因,史家咸以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满汉斗争及西太后死后摄政王报“戊戌之仇”所至。笔者颇不以为然,故敢陈愚陋,恳求大方斧正。 一、袁世凯不是满汉斗争的失败者 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满汉斗争发轫于清初,激化于同治(一八六二——一八七四年)以后,而形同水火则是“立宪倡导以来”,当时北京城内“满汉司员,见面不交语,对于政务满人专断处置,汉人敢怒不敢言。”于是荣庆与张百熙、奕劻与瞿鸿矶之争前后相随从。满人操生杀之柄,汉人辄被褫职免官,张、瞿去官后满汉斗争则表现为满清贵族的排袁(世凯)斗争。但此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实  相似文献   

15.
刘铭传(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省肥西县人。1861年参加李鸿章的淮军。其后因追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有功,官升至直隶提督。1873年因故辞职回老家闲居。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被清政府重新起用,授予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在台湾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说曾国藩是清季的兵制改革家,必有人起而攻之。但是,他创建和指挥的湘军却确确实实与清代原有的绿营大相迳庭,成为取绿营而代之的劲旅;且他创建的兵制直接为李鸿章的淮军所继承,也明显影响着袁世凯等人所办的新军,成为民国初年军阀军队私属性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答:198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是清朝陆军近代化的开端,也是袁世凯发迹的起点。甲午之战,清军大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革命潮浪日趋高涨。清政府内外交困,急欲编练一支强大的近代化反革命武装,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走马上任,接任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一职的。主持操练新军的原是清朝广西按察使胡燏芬,他选定天津以南七十里的小站,利用原淮军盛军驻屯的营房,招募壮丁4700人,编为十营,称为定武  相似文献   

18.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53年生在海门的张謇16岁考中秀才,直到41岁才中状元,仕途并不顺遂。其间跟过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他在支援朝鲜政策上主张对日强硬,受到拥戴光绪皇帝的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赏识,但是在帝、后两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张謇却因父丧必须回老家守孝,自此回到江南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