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2.
1940年,宋云彬在桂林曾发起“研究巴金”运动,巴金不同意“研究巴金”中对他的批评,这是巴金和宋云彬之间生活上有大的交集的事件.由这事件延展方面和事件影响来看,宋云彬和巴金或在性情或在见识上多有不同.巴金和宋云彬之间没有建立深厚友情,桂林“研究巴金”运动之后,他们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基本是在大的文艺人群交流与活动环境下才有.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多处提到巴金,可资为了解巴金和宋云彬交往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新版的《巴金全集》将新增6到9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周立民告诉记者,"此次将增补大量此前从未披露过的书信,以及一些对于巴金研究十分重要的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5.
冰心老人在谈到她所敬重的作家时说:“文艺界我所有几个人很佩服,一个是叶圣陶,一个是巴金”.这也是所有认识巴金,了解巴金,读过巴金作品的人们的共同认识.巴金所以能赢得如此普遍而崇高的荣誉,不能不归功于他的伟大人格.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作家人格的一面光荣旗帜,一个伟大的风范.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7.
成都百花潭公园的慧园地处成都百花潭公园的慧园,是根据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描写的意境而建造,是以巴金文化为主题的著名园林建筑,是介绍巴金生平、宣传巴金文化精神的基地,是成都市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仰望     
在巴金面前,我们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已经有许多人,为逝世的老人写下了许多的文章。为他文字的魅力,为他人格的魅力。那天,我却蜷缩在家里的一角,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巴金先生的照片。我看得很仔细,我无意从照片背后发现什么,我只是想翻翻,看幼时的巴金,年轻时雄姿英发的巴金,与萧珊在一起荡舟的巴金,后来出访的巴金,以及逐渐老了的巴金。我尽量平心静气,把巴金先生想成一个平常的人,以一个普通的人对另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去注视他,然而,结果是我不能,我所有的,只能是仰视。我的目光在一张1984年他接受香…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上)》2010,(19):158-159
为纪念巴金先生逝世五周年,巴蜀书社近日出版了《巴金祖上诗文汇存》。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巴金研究”栏目创办于2009年,每期发表1~2篇原创的巴金文学研究论文,1年共4期。栏目以探索学术深度、展现学术动态为职责,真诚虚心向国内外巴金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吸收优质论文。“巴金研究”栏目的开办是对黎明职业大学既有的巴金研究传统的传承,是对巴金与黎明职业大学深情厚谊的珍视和光大,它努力在高职院校学报里展示科研特色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12.
燕青 《作文》2023,(38):54-56
<正>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1923年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真与善,是巴金文学的核心,也是巴金文学的生命和最高价值。他的前期创作以《激流三部曲》为代表。在这些带有强烈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中,巴金真实描写了一个青年对生他养他的封建大家庭的对抗和控诉。在巴金看来,  相似文献   

13.
"怨恨"是21世纪巴金研究的新判断,是巴金小说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巴金不但反抗与怨恨中国传统的诸多弊端,同时也反抗与怨恨西方现代文化的诸多弊端;巴金小说的怨恨体验不但表现为反抗中的怨恨,同时体现为建构中的怨恨与回瞥中的怨恨。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艺术思维类型中,通常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作家:理性的与情感的。 巴金,显然属于后者。 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 的确,巴金是一座火山──一座情感的火山。 因为,巴金创作的灵感常常是萌发于情的冲击,来自于个人感情的冲动;巴金创作时总是灌注自己全部感情,近乎自我渲泄;巴金的全部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热度与强度的融合;巴金从不追求技巧,而只是随意写去,按照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22日—23日,第十一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受中国作协、上海作协、巴金故居等主办方邀请,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林其天、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凡以及巴金研究所李金锋老师等代表学校参加研讨会。第十一届巴金学术研讨会是上海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最重要一项,研讨会主题是"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林其天书记、马凡院长、李金锋老师与众多的与会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和他们一同分享和了解目前国内外巴金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并就《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巴金研究"栏目向与会专家作介绍和发出稿件征求。原黎明职业大学文史系主任,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燕丽也在会上就巴金与黎明职业大学的渊源作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读者接受与巴金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创作的接受研究是一个特别值得系统、深入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巴金研究仅把作者与作品作为考察的对象,把巴金的意义局限在文学的创作与作品的表现的封闭圈子里加以认识,而曾经深受读者欢迎的巴金及巴金的文本的意义的具体化过程实际上包含了接受者能动的参与,所以现在应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的方法,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巴金及巴金创作,把研究的范围和视角从长期以来的“作家——作品”调整和扩大到“读者——作品——作家”方面来。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8.
解读巴金的无政府主义,必须很好地把握巴金与克鲁泡特金之间的关系。克鲁泡特金作为巴金的精神导师,对巴金的影响既是单向的,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笔名的取名,而且在思想、创作等方面都打上了较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很多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巴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贯穿他的一生,巴金的理想主义是超越了时代的,对我们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有重要启示意义.通过对巴金理想主义的解读使当代青年更好地了解巴金的理想主义,呼吁当代青年对理想主义的重视,以期让巴金理想主义为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建构树立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20.
《文学知识》1958年10月8日创刊时,成为当时“三刊两校”拔巴金“白旗”的第二刊。姚文元将巴金认定为应拔的“白旗”。《文学知识》从创刊号起,设置了《大家来讨论巴金作品》专栏,针对两个“三部曲”,展开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巴金的作品,特别是《激流三部曲》,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应抹煞的,巴金在新文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