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师、榜样、咨询师的角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师生互动形成的心理场中,教师人格特性、结构和维度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从教师人格特性的涵义出发,运用理论心理学的方法探讨教师人格特性研究的目标、教师人格发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联系、教师人格不同维度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因此 ,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一、面向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 ,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师人格是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极具审美价值与感染力量,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陶冶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意义。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人格是教师的灵魂。俄国犬教育家乌中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极具审美价值与感染力量,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陶冶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意义。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对1255名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测试,探讨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除抑郁因子外,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随着E得分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而在P、N上的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倾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必然要以提升教师人格为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高中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一个教育科目。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教材的人格塑造要素挖掘,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切入,探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人格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燕 《上海教育》2001,(2):36-37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人格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在学生面前享有很高的威信。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他们也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教师影响着他们的生  相似文献   

9.
漫议完善教师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必然要以提升教师人格为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生命发展的事业,人格辐射是最关键、最成功、也是最有意义的教育。教师、学生在教育交流、教育互动中借助于与他人的对话而构造出自己的身份和人格。教育互动的情境性、整体性、关联性要求我们必须整体的,不能用孤立的态度看待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从教育互动的角度,探寻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发展是一条重要路径。教育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倾听对方、师生建构的对话、融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尊重教育的伦理道德和主动的反思、重构自己。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中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发展各种能力,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消除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有三大特性、四大作用.其三大特性是:基础性、综合性、潜在性.四大作用是:环境营造、榜样示范、期待暗示、心理支持.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种效果明显,但方式隐含的潜在性的影响.无论是心理环境的营造,还是榜样示范、心理暗示或心理支持,教师的人格是一张隐性的网,它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外,教师更应把自身的人格作为最基本的方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高品格”的素质,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本特性,在心理素质中处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健全优化的人格是个体有效抵御和克服心理危机,确保沿着健康、进取方向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致力于人格建塑应坚定不移地成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向与追求。探讨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建塑的关系、青少年人格类型以及如何加强人格建塑等,并总结和概括诸多有价值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学科育德是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学科教师不仅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教师有必要以道德人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载体,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应春 《学周刊C版》2019,(23):165-165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人格缺陷日渐突出。更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施暴”等,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学生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研究教师人格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人格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贯穿于他所进行的教育的全过程.具有良好人格的教师,他的学生也是积极向上.具有偏执人格的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性、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现代教师的职业人格品质及其职能价值等方面来看 ,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已突显了其重要性 ,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  相似文献   

18.
教师人格就是指教师受自身能力、气质、性格影响,以及需要和动机支配,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总和,是道德品质、思想境界、情趣情操的综合体现。教师人格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水平、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的情趣格调的形成。塑造教师人格可借助于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加强督导、代职锻炼等手段。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及实践经验证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显著变量。概括起来说,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非认知因素。而学生具有“向师性”,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其二、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及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性和开放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人格维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层次的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格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大力提高重点院校学生的开放性,培育其外倾性、宜人性,进一步加强其责任感;要大力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其潜能;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气质差异,做好个别疏导和群体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