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边宗仁 《收藏》2006,(3):96-97
错版币、残币及假币,三者性质截然不同。但是一些钱币收藏者,特别是初涉钱币收藏的人对三者的区别缺乏明确的认识,往往把残币及假币当作错版币收购珍藏,走入收藏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彭乃贤 《收藏》2006,(2):144-144
在当前的古玩收藏热中,不少收藏爱好者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往往忽视标本的重要作用,只凭看了几本古玩书,或听专家讲了几节课,抱着侥幸心理,贸然“出击”,最终交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买回一屋赝品,追悔莫及。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古玩鉴定中,标本、书本、专家三者相互之间,标本是第一位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曾康 《收藏》2001,(5):17-17
期刊收藏,因为各人的目的和爱好不同,有的只收藏创刊号和停刊号,有的只从本身工作需要或爱好出发,讲究专题收藏,也有追求数量的,属全集型,是期刊就收集……由于笔者有收藏期刊的爱好,且已办了家庭收藏馆,故对各种期刊都有心去研究一番,追根问底。下面是笔者对期刊集藏研习的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海成 《收藏》2006,(1):152-152
河南这么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收藏有全套《收藏》,我即是其中之一。我爱收藏,才爱《收藏》。当年旅行结婚到西安,初次见到这本当时并不起眼的《收藏》,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坚持到今天且茁壮成长。十多年走过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一路走高,收藏事业也一路火爆,《收藏》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作为一个老读者,我给杂志社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严英俊 《收藏》2014,(2):89-96
货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也是该国历史的最好名片。朝鲜作为一个使外界感到神秘的国度,发行的货币颇具特色。作为收藏研究,朝币存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重视。成为外币收藏市场上一个不错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收藏的内容主要有古代体育文化收藏、民俗体育文化收藏、近代和当代体育文化收藏,收藏途径分官方和民间体育收藏两种,而传播形式则以展览为主;我国的体育收藏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题材不新、流通难等。建议让体育收藏走进高校、与大型赛事结合、加大市场培育、扶持地方和民间收藏团体等来推动体育收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才玉 《收藏》2006,(11):I0002-I0002
2006年是中国首家省市区级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称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二十周年华诞,这不但是上海市广大收藏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民间收藏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刊在年初就同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一期海派收藏专号,主要由协会会员负责撰稿,对海派收藏的沿革、理念、特色、成就等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和介绍,以纪念中国收藏界的这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李桃 《收藏》2009,(11):76-77
近来,油画收藏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对于广大藏友来说,了解一些油画方面的知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0,(7):29-29
随着今年五月眷拍进入离潮,天价藏品不断出现,这无疑也激发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惰,我们这些普通收藏爱好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火热的市场呢?据笔者观察,如今很多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时缺乏理性。要知道,搞收藏需要具备综合性修养,绝非一日之功。就目前收藏现状来看,很多人在步八收藏市场时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收藏知识的积淀,对藏品的鉴别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调整自己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董良义 《收藏》2011,(10):135-135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收藏》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因《收藏》杂志2011年的改版问题,给《收藏》杂志社发了一封信。本来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收藏》杂志极为重视,《收藏·趋势》的主编季英伦、《收藏》的编辑袁水清,  相似文献   

13.
王沂  李尚滨 《精武》2012,(21):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体育与收藏的互动联系、体育收藏的界定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文化属性、历史发展、价值功能三个层面阐述了体育与收藏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了体育收藏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促进体育收藏发展的若干策略,以期能抛砖引玉,从全新的视角探索和审视体育收藏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廖国柱 《收藏》2006,(1):153-153
作为一名迷于收藏的人,为感谢《收藏》13年来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特作小诗一首,祝愿《收藏》百尺寸竿头,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5.
陈根远 《收藏》2001,(10):33-34
在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杂志顾问杨伯达先生致力玉学研究几十年,在玉器鉴定辨伪、玉学的学科构建诸方面戮力耕耘,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183;玉器卷》、《中国玉器全集》等权威典籍。今年,杨先生应邀来陕,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收藏》联合举办的文物鉴定班讲授“玉器鉴定”,记者就一些藏界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6.
于振海 《收藏》2001,(8):51-51
据新华社太原电(记者帅政),山西省左权县干部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1):170-170
由文化出版界专家祝君波先生撰写的《祝君波谈收藏》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15万字30余篇文章,分成“收藏篇”和“市场篇”两部分,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总结了收藏活动的规律,提出了一些重要且独到的见解,重点篇目如《收藏的三种境界》《国家收藏和私家收藏应并行发展》《收藏家的创造性劳动》《收藏也是创意产业》《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二是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收藏的变化作出了理论解释,重点篇目如《收藏环境和观念的变化》《私家收藏的历史新阶段》《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展望》《廿载斗转呼唤回归》;三是研究收藏和市场的相互关系,对艺术市场的理论构建提出独到的论点,提供了珍贵的借鉴,重点篇目如《跨入亿元时代的中国收藏》《收藏家的条件和素质》《选择艺术品的三项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说道     
《收藏》2009,(11):2-2
今后,不仅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文物的定级有明确要求,文物行政部门还将建立民间收藏文物定级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民间收藏文物的定级工作。  相似文献   

19.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亚夫 《收藏》2001,(8):12-13
2001年5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收藏界人士百余人,聚集在有“中国收藏半壁河山”美誉的上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收藏》杂志社等16家单位协办的“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