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作是人物的个性表现,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古典小说《水浒》擅长于把人物放在行动中描写,达到以动传神,动中见人,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梁山英雄好汉的艺术形象。《水浒》中人物行动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说,生动传神的人物行动描写,是《水浒》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文教资料》2006,(8):89-90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表现在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一些所谓小人物的描写上,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3.
小说细节描写很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写作功力。《红楼梦》之所以被公认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与俯拾皆是的细腻、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不无关系,其细节描写真实、高超、恰到好处。《红楼梦》细节描写之于主题的表达与暗示、情节的构筑与展开、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交代与描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细节描写更使人物形象真实、鲜活、血肉丰满。作者通过环境、言语、事件、行为、心理、外貌、梦境等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须眉毕现、声口宛然,使得《红楼梦》的人物真实、细腻、鲜活、丰满。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方面,相较于之前的小说,实现了质的飞跃,对我国世情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某些景物具有暗示、象征人物的性格、气体的作用而其某些语言的描写则显得简洁、传神、漂亮。它们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底蕴,是匠心独运的,是书中精品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海棠这一美好物象,是《红楼梦》的重要线索和关键意象,这一重要的意象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甚至揭示人物命运结局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红楼梦》中的海棠诗以形传神,不仅艺术高妙。更是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曹雪芹借鉴了古典诗词中关于海棠意象的描写,才让这一意象气韵生动,蕴涵极深。  相似文献   

6.
古典小说是我国灿烂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典小说有什么意义呢?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看到它们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寓意之深,真是令人赞赏。《红楼梦》的人物命名,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上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基于此认识,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从六个方面探索其寓意,从而更好地去把握《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其中创造性修辞格的运用与作品内容表达的完美结合是其语言方面的一大特色,生动展现了《红楼梦》语言通俗而典雅,准确而简练,纯净而规范的风格,极富生活情趣和神韵,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使《红楼梦》的语言呈现出动人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艺术美的境界。本文将从修辞的角度去审视文章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9.
五、《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写成的《红楼梦》,确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下面,就从结构、人物、语言三方面看看《红楼梦》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艺术手腕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曹雪芹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特点来安排人物的语言,既让他们有共同的时代特点,又让人从话语中辨别出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以,《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说明 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常源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篇章,将林冲这一独特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既写出他性格中的复杂多维,又展示了他性格的立体流转;加上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细微动作的细腻传神的描写,也使这篇小说具有了更多的魅力。本课设计力图化繁为简,从解读人物的性格之谜入手,梳理环环相扣、曲折有致的情节,感受作品节奏跌宕、悬念迭出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场景或场面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意蕴的重要手段.而且,场景描写是小说情节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可以将人物、事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突出,这些场景往往时机特殊、人物众多、气氛热烈,不仅可以突出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集中揭示出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写,来寄寓或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而使场景描写更加意味深长.可以将鉴赏场景描写作为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切入点,从作者传神的描写中领悟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3.
杨洁 《现代语文》2006,(12):21-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在学、建筑、诗词、医药、服装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小说中,作曹雪芹更是以服装来昭示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其性格,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面貌,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重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和《水浒》,都是古典小说中的艺术精品。自读课也是精彩片断和优秀篇章。根据小说教学的特点,本单元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小说情节既要服从主题的同心原则,又要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记叙原则;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学会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红楼梦》(指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书)是我国思想和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一部古典小说能与它比拟。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艺术典型。《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和艺术魅力是通过大量而优质的典型人物鲜明生动地显示出来,而主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件中表现众多人物各种各样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林黛玉进贾府》集中体现了这一成就。贾府  相似文献   

17.
古典小说《红楼梦》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质朴自然的风格美。《红楼梦》把生活和人物描绘得是丰富、复杂,却又浑然天成,几乎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比生活更美,而又象生活本身一样质朴自然,这是因为作者把文学语言的运用当作是一项极其严肃的艺术创造事业,不惜倾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生命。因此才能使《红楼梦》在质朴自然中创造出了如此高超的语言风格美。  相似文献   

18.
李登丽 《贵州教育》2014,(12):44-46
《景阳冈》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推崇,书中"大观园"的人物群像也成为学术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而以其中被视为"非典型人物"的秦可卿为视角,一方面可以对秦可卿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为抓手,对其中疑点较多的人物和《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