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独生子女增多的今天,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当,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尊意识,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学校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作为班主任应经常收集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典型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踏上人生的征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已的人。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学生的家庭有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供子女上学绝非易事.然而,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懂得感激社会,不懂得感激他人,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由此也就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相当必要.笔者在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实践探索后建构了一套"中职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四种途径和每种途径所含的六种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职学生的家庭有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供子女上学绝非易事。然而,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懂得感激社会,不懂得感激他人,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由此也就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道理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要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感谢各行各业的人,要感谢党和政府之恩,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让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材料,并在班上交流,将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5.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人间之恩等等,其中最被人看重的是父母之恩。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从而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从个人角度讲,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人常思回报,少思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感恩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对自己拥有和享受到的一切抱有感激之情。体悟感动、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意识,这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为他们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知恩、识恩、报恩也是人们都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感谢教育自己的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在面临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帮助之恩。一步步地培养和塑造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具备的责任意识,同时教会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8.
严煜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131-133
知恩、识恩、报恩是当代大学应该坚持的基本道德操守.大学生感恩教育应把握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学校培养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社会熏陶之恩.从构建和谐校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感恩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对自己拥有和享受到的一切抱有感激之情.体悟感动、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意识,这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为他们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投桃报李     
<正>感恩自古就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感谢朋友的相知之恩;“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我们感激贵人的知遇之恩……此外,我们常说的“投桃报李”“结草衔环”都是讲感恩的,而且我们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12.
<正>一、青少年学生感恩情感及其教育干预的思考感恩情感,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动,对师长教诲之恩的感谢,诸如此类。感恩情感的教育干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能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健全人格、健康发展,从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然而近两年,一种近似营销式洗脑的感恩教育屡现报端:感恩教育的会场上,在煽情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台上演讲者激情澎湃、声嘶力竭,台下学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省教育厅、省邮政局联合举办的“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广东省中小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在广州市第109中学举行启动仪式。此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以书信形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沟通,表达感谢父母、感谢社会的感情,增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该活动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早在2月13日开学那天,广州市第109中学就举行了“以美育人”教育日,率先将“感动、感激、感恩”(简称“三感教育”)作为开…  相似文献   

14.
回家过年,给父母磕一个头,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这是某高校给放假回家过年的学生,布置的一道“家庭作业”,学校表示,这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新闻,近年来已经听得很多了。各级各类学校,针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社会的养成之恩。从而加强职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17.
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帮助青少年怀有感恩之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学校感恩教育总体上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的问题。感动中国人物感恩思想鲜明、内容丰富、育人功能独特,是青年少感恩教育的优质资源。要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必须积极探索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在感恩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学校不断完善青少年感恩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在世,无时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恩惠,父母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青少年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家庭缺乏…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愈是生动新颖的细节,愈让读者过目不忘。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一次,学校结合母亲节和父亲节实施感恩教育。我把教育活动分成“感受父母之恩”、“感谢父母之恩”两个阶段。在“感受”教育中,我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在对自己的学业辅导上给自己留下的深…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