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道德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与心理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初中把心理素质教育放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学习有关内容。可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女生由于想保持自己在班级中的优势地位竟然把错误答案告诉别的同学;一位男学生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好,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提出,给中国的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勃勃生机。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有人把与应试有关的教育都看作是应试教育加以否定,甚至认为应该取消考试:笔者认为应试不能等同于应试教育。对于我国学校教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考,但高考并没有取消,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赋予了它新的功能。所以我们不应该一提到高考复习.就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要认真领悟高考的功能,促进素质教育。下面仅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教育管理层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把素质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几门人文课程。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甚至以牺牲课程的科学性来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人们仍然把上大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致使近年来“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在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不是某方面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为了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笔者主要就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元学习教育、创新教育、隐性教育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5,(10):2-21
2005年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全国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专题组新一轮编辑工作的开始——来自高考阅卷线线的报告,我们的初衷是,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高考阅卷中的有益信息传送到一线教师和中学生手中;我们的信心是,课题组组织的撰稿人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阅卷现场;我们的目标是,将考试与日常教学更紧密、有效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考与素质教育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永恒的主题.文明社会的发展总是与教育伟业息息相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有两大热门话题一直倍受社会关注,即:高考、素质教育.高考--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也许是高考一头系于教育,千秋功业,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攸关;素质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奠基工程,始终绽放出灿烂的奇光异彩.然而,高考,为之歌颂者有之,为之诟病者亦有之;素质教育,为之呕心沥血者有之,为之敷衍塞责者亦有之;更有甚者,把高考、素质教育视为水火不相容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7.
能写一笔规范而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素质的组成部分,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写字教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大纲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把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并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写字教学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义务教材的编排注重写字教学,如一、二年级不单独设写字课本,把写字与识字结合起来,教材中有具体写字的要求,在第一册语文中就有17种笔画、7种笔顺和40个…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专业教育往往被视为通识教育的对立面,“专业”的概念被扭曲,高等教育造就“专业人才”的使命被淡化。全面审视“专业”的内涵,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专门职业的关系,是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视能力对 轻视知识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提出“提高素质”问题以后,1999年全教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1年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些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为素质教育发展献许献策的文章中,有一类呼声比较强烈,也值得深思。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认为唯有彻底改革高考,素质教育的发展才有希望。代表性的说法有:“高考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考要全面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高考改革是新课改的钥匙”、“高考录取制度关乎高中素质教育的成败”,等等。  相似文献   

11.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没有心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因为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影响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教育》2005,(9):17-17
美国高校招生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是考生的学习能力测试(以下简称SAT)成绩。该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不过与中国高考的最大区别是:该考试每年都进行7次,学生从十年级(相当于高一)开始,就可以参加该考试。  相似文献   

13.
毕晓红 《现代教育》2003,(12):20-20
最近看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论文,大部分教育论文主要论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该如何如何,往往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刻意为之。我想说,中国的教育能不能先不要给自己设个框框,提出什么素质教育呀,什么创新教育呀,自己设个框框,先把自己束缚住了。实际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改革当前学生死学知识,教师死教知识的学校教育模式,拼弃为高考而学习的陋习,我们应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质,而不应该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设定为我们教育所应遵循的一个教育模式和框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解决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既然高考选拔制度无法取消,中学教育就应包括为高校输送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两种功能,把高考同素质教育完全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的看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职业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尝试开展“无批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普通中学每年高考之后,都有一批学生步入社会。他们在失落之下,在人们“上大学才有出息”的观念里,低下头来,消失在人群之中,默默而沮丧。他们12年的学习似乎成了无用,12年的教育被浪费。究其原因,是教育的人才观问题,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结果学校把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把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到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上;教育者也把自我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高校录取的多少划等号,把高考分数看成教学水平的高低;受教育者也把名落孙山的自己视为无用。我们不否认高考的成效,但是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有很多中学,在毕业年级实行着一种“把关制”,即学校把具有高考经验的各科骨干教师,长期配备到准备高考的毕业年级,谓之“把关”教师。他们的任务就是竭尽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过升学关,达到升学之目的。由于这种现象的长期、普遍存在,乃至于人们把它视为不成文的制度——“把关制”。对于这种把关制,默认者有之,批评者也不乏其人,赞赏者更是大有人在。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一番探讨。一、把什么“关”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人眼里,高考似乎与素质教育无关。到了高三,莘莘学子便在社会舆论、高考指挥棒、教师默认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多重压力下,过早的失去了素质教育的熏陶。作为高考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高考复习并不矛盾,高三教师应将素质教育精神渗透于每一个备考环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国家的繁荣强盛.”这个指示非常明确,作为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应该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并切实地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提高科技素质的开端.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和强化素质教育,对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