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根据题中的“隐藏量”揭示“中间问题”,把间接条件转化成直接条件,掌握解题思路,这是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健;二是连减的两步应用题,用两种方法解答;三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有的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解题,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朱滇生 《云南教育》2000,(11):30-31
中间问题是沟通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桥梁。一步应用题通过增加一个中间问题,转化为两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又通过中间问题的解答化归为一步应用题。在两步应用题教学初期安排一些中间问题的专项训练,深化学生对中间问题的理解,无疑对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认识“中间问题”的专项训练,比较有效的有如下几种形式。一、将连续两问的一步应用题去掉第一问,认识中间问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少10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学生独立解答之后,教师提问:如果去掉第一问(…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82页例1,练习十四l-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加城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弄清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加减应用题分步列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先求什么,后求什么。教学过程:一、谈话现通同学们,商店里有的货物运进来,有的货物卖出去;车站里有的车开进来,有的车开出去……就在这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现象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页。本课内容是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解题时,要恰当地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既要从所示的问题找缺少的条件,又要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所以,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必须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比较容易的加、…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页。本课内容是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解题时,要恰当地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既要从所示的问题找缺少的条件,又要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所以,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  相似文献   

6.
一、对学生易混淆的应用题可组织学生去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应用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正、反归一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等。它们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解答时不易分辨,常出现混淆。在教学中,我根据这些应用题的特点,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座位周围每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并按学习好坏适当搭配进行讨论研究,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如讨论易混淆的两类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各用什么方法解答?解法有何异同?等。…  相似文献   

7.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8.
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2节应用题的编写顺序是: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例1)→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例2、例3)→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例4)→行程问题(例5、例6)→选学部分,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例题)。教学目标是:懂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较迅速地进行检验;懂得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_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这里就本节教材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研究。1.掌握检验方法,养成检验习惯。教材通过例1,教学检验三步计…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页例5、例6。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为解答两步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使...  相似文献   

10.
李永波 《贵州教育》2010,(11):37-37,4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解答应用题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显得较为困难吃力,这些学生中有的不是因为基础知识差而解不出应用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他们的解题能力?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为了弄清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因素并能有效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笔者对此问题作了初步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复合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基础,两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关键。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上下工夫。(1)教师要通过例题,教给学生要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2)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加、减、乘、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步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内容,该内容例1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师: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月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同学们植了许多果树(电脑出示):桃树25棵,犁树18棵。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然后列出算式?生1:桃树比犁树多几棵?列式为:25-18。生2:犁树比桃树少几棵?列式为:25-18。生3:桃树和犁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为:25+18。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学生摇头)师:同学们都不错,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小学实验课本第四册Pll8例1.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内容分三部分:1.混合运算;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3.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二、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初步掌握三步计算的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理解连市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两类应用题;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对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检验,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7页例3。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掌握它们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生:要求这个问题,必...  相似文献   

16.
两步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延伸与扩展,又是学习三步应用题的基础,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从初步认识到熟练地解答两步应用题,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水平递进的过程。如何运用迁移规律,以已有知识做铺垫,环环紧扣,优化两步应用题教学呢?一、注重联系对比,促进知识迁移心理学研究证明:凡是先前的学习与后继学习之间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就能产生迁移。一步应用题有两个直接的已知条件,当一个直接的已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就变成了两步应用题。学生初学两步应用题往往不能直接理解这种联系。所以在两步应用题教学的起…  相似文献   

17.
2、应用题(课本104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例1,练习三十三第1、2、3、4、5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四、教具准备 抄有例1的小黑板1块,复习题、巩固题若干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3页例5,练习册第5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文应用题的结构,能区分“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解答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并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教具准备:图文应用题幻灯片4框,自制放大例题图二张。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中的11张小羊图和8张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完成练习册第53页第3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时)。然后共同订正,了解2分钟内做完的人数以及  相似文献   

20.
第四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是加、减混合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开始。从解答一步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为了让学生过好这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