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各族人民、国家政权、历史文化、大好河山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和态度,以及为它的前途所抱的献身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今天,爱国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激发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对台广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加强认同感的宣传,就显得格外迫切。所谓认同感,就是牢记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根的联系。记住这种联系,就能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认同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自觉意识。我们要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的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争取民心的工作,就必须加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4.
中国启蒙美学崛起于明中叶的万历年间,从当时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到随之而来的外族入侵、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系列缀满历史时间链条的大事变,一次次打破了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固有格局。于是在启蒙美学和近代美学的舞台上,展开了古与今,中与外各种美学思想的对峙和冲突。这一系列的冲突构成了《美的冲突》一书中,近三百年的美学历程所面临的总的背景。《美的冲突》紧紧抓住了两条线索,一个是外在的各种美学力量相冲突的背景史,一个是内在的美的精神形态因冲突而不断生成的历史,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杂多的理论现象中发现理论嬗变的有序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范玉红 《图书馆》2005,(4):13-16,21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风云际会,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共存。学者梁启超,涉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法学也颇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法治思想。一、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梁启超作为法学家,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一点就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法律文化广泛传…  相似文献   

7.
李焰 《声屏世界》2012,(8):17-18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此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判的根本看法和取向。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其中体现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实践特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这些都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为此,广播影视创作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广播影视创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其意义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树立民族自尊弘扬爱国精神──《心灵长城──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序言张岱年在当合世弄上,像中国有这么漫长历史的国家是很罕见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生长发自,形成易合丰富理论内涵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采,历岁迭经变化,但是这一传统却从...  相似文献   

9.
一  爱国主义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 ,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社会制度 ,人们对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因而 ,爱国主义在各历史条件下 ,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内容。封建阶级的爱国主义 ,虽说有一些勇于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变法维新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 ,但带有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对内推翻封建统治 ,对外反对别国侵略 ,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历史早已证明 ,当无产阶级起来革命的时候 ,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就变成了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而“爱国主义”的面纱也就彻底地被揭开了。无产阶级的爱…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与信仰、性格、心理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活动中,图书翻译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清末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之时,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挽救民族,更加主动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其中译书是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留日热”催生了大批留日学生,他们致力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活动,所译图书数量之大,影响之广,在近代中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党中央印发了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要求全党认真贯彻执行《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的发表,体现了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而小学图书馆(包括图书室)便是创造这种氛围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不畏强暴、 勇于牺牲、 敢于抗争、 团结奋进" 等等, 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正是在这样精神的引领下,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 这样宝贵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给当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浩瀚生动的素材. 目前, 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 新问题.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抓起.  相似文献   

14.
杨守教对我国近代图书事业的贡献巨大.他一生贫寒,而购书、刻书、藏书热情不减.尤其是访书于日本,搜集整理孤本、善本带回祖国,使佚书得以复见于中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求实精神.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国家繁荣强盛,百姓幸福安康,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爱国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 在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上,从张季鸾到储安平,有一条脉络明晰的思想线索,即他们身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有学者称之为"报刊自由主义".自然,报刊自由主义思潮并不是自他们而始.张育仁先生就确认严复才是"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思想鼻祖",而胡伟希在他的<十字街头与塔>一书中,也认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运动的真正开创者则是严复".[1]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张、储二人在报刊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2年刚过去,这一年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迎接十六大、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国人民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出现了许多创新,包括许多在理论、体制、思想方法和工作业绩方面的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化解了一个个历史留给我们的难题,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局面。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是创新的主体,而记录这些创新思想和创新业绩的却是新闻记者。当此送旧迎新之际,无论是各部门回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浙江档案》2005,(4):40-40
郝时远在《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撰指出,古汉语“民族”一词在近代传入日本。在日译西书(主要是德人作)中对应了volk、nation、ethnos等名词,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中国人主要从日译西书中接受了西方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时代的“国民”、“民族”含义,在建构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探索中,经历了从传统“宗族的种族”到近代“民族的种族”的转化。“种族”一词作为古汉语名词,自秦汉以后普遍见诸古代献,它在近代的广泛应用,除了历史传统外,  相似文献   

19.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每期一书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张岱年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爱国主义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本书上溯中华民族的起源,下迄近代爱国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