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林则徐之死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在充军伊犁时,写赠老战友邓廷桢的诗。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来广东查禁鸦片,曾依靠群众在广东沿海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他最后被诬,流放新疆之伊犁。关于林则徐的事迹,人们知道的甚多,然而他的忠灵在何处归宿,知道的人似乎还不多。据《清史·列传》:林则徐“行次广东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林则徐谪戍新疆这段历史的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即以著作论,在《林则徐在新疆》、《林则徐诗选注》和《谪戍新疆的林则徐》之后,最近新疆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本《林则徐在伊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保护管理所  相似文献   

3.
也论林则徐在新疆的水利建设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在其众多的政绩当中,治水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终生潜心研究治水理论并亲身实践,创造出光辉的业绩。鸦片战争后,作为“罪臣”被清延“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林则徐承受了沉重的打击.但其意志并没有消沉下去,仍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边疆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依据有关史料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林则徐含冤受屈遣戍新疆兴修水利的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加以论述,对其在新疆兴修水利的实际业绩和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当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加紧设防之际,清廷以莫须有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①可当他行至扬州时,清廷又下谕旨令“折回河东效力赎罪”②林则徐到了工地当他看到的是“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③“水面浮尸如乱麻,人家屋上啄老鸦”④黄河决堤后的惨象。协助王鼎,昼夜奋斗在河南祥符工地,组织防洪大军与洪水搏斗。次年三月当防洪大堤合拢时,清廷又“命……林则徐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⑤就这样,五十八岁高龄的林则徐,心有委屈而口无怨言,只好扶妻携子,弹泪登程。被革积充军伊犁…  相似文献   

5.
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坚定的抵抗派,他可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满清的道光皇帝被英军炮舰吓破了胆,加上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不但被革职,而且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充军到新疆的伊犁。7月初,林则徐由西安启程赴伊犁时写了两首与家人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因查禁鸦片被道光皇帝于1841年5月充军到新疆伊犁。10年后(咸丰元年),65岁的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为钦差大臣,带着三个儿子和幕僚刘存仁日夜兼程,去广西上任。走到广东普宁时,林则徐突然患病不能成行,刘存仁差人飞骑到湖州,请名医诊治。  相似文献   

7.
伊犁朝圣     
打开晚清沉重的史册,看到芸芸百官中卓然而立的林则徐,不禁眼睛一亮,就像飞机进入新疆伊犁上空,发现茫茫戈壁沙漠中的这块绿洲时的心情一样。我这次到伊犁,是冲着林则徐去的。  相似文献   

8.
水渠     
为了寻找盖文学馆舍所用国产装饰材料,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犁,到了边境。我知道,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们决定抽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从他一生的为人行事,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好官。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鸦片战争之役,由于清廷的昏庸和对外屈膝投降,反侵略的两广总督林则徐被撤职;次年五月初十日,又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五月二十五日,林则徐奉到遣戍的命令,第二天就从江苏镇海启程北上赴戍。据来新夏《林则徐年谱》第三五九页引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六云:“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余皆公卿求书绫绢宣纸也。”可见林则徐西行,带有大量书籍和帛纸,随在不忘读书,也随在挥毫不停。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壬寅,七月初六日,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在登程时,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浩荡襟怀”。七月二十九日,林则徐抵达兰州,在兰州小住八日,除了官场中的互相拜访、宴饮、游览名胜外,就是  相似文献   

10.
<正>《龚自珍全集》中之《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为著名篇章,龚集诸本于此篇题下皆注“戊戌十一月”,当系原稿所注本篇写作的时间。而篇附后载林则徐答书,末署“愚弟林则徐叩头,戊戌冬至后十日”,一似此为林作答之日期者。考“戊戌冬至后十日”,为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839年1月1日)。据《林则徐集·日记》(1962年中华书局版),此数日内记事云:  相似文献   

11.
清季,清政府废除军府制,在新疆建立行省,推行郡县制。新疆建省固然意义重大,却在新疆形成新、伊分治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疆行省制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实现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行政统归新疆的局面。新疆行政的统一,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保持了新疆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一新疆后,先后实行了军府制度和行省制度,伊犁将军和新疆巡抚成为这两种制度之下清政府治理新疆的最高官员,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新疆巡抚取代伊犁将军,郡县制代替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内地政治制度的统一,也实现了新疆内部政治体制的统一,是晚清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生活的十六年,特别是在伊犁巴彦岱乡与维吾尔族农民共同劳动和底层生活的磨练,成就了作家王蒙,促成了他积极健康、成熟通达的人生意识,为他新时期复出文坛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乾隆时期,新疆伊犁九城的构建作为"边防与屯政相维"治理方针具体体现,从地理位置上,伊犁九城构成了新疆稳定的核心区及维系西北边疆,发挥着政治控制、军事防御及带动"屯城"经济发展的功能,对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区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由于西北边地多失,伊犁九城由核心区成为边地,其城市原有的多项功能无法持续发展,新疆的城市核心功能区遂东移。  相似文献   

15.
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西部涌现出的一位重要作家.独特的经历,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以新疆伊犁"白房子"边防军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成为传奇故事诗性写作文本的同时,还拥有了独特的边关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伊犁这方水土和文化滋养了王蒙,充实了王蒙,也塑造了王蒙,给了他全新的人生经验,也使他的创作获得了一种新的境界和特别诱人的奇瑰光彩;反过来,王蒙又用他的创作表现了伊犁文化的无穷魅力和诸多特征,即用最鲜活、真切的形象表现了伊犁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用审美的方式抒写伊犁文化的持久魅力和流动不居,王蒙小说已成为一个时代伊犁文化全方位的写真,从而丰富、提升了伊犁文化,使人们以至世界更向往伊犁、了解伊犁、热爱伊犁。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而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当代文学已经来到了21世纪,对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文章力图对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展望,从而为更加清楚和准确地理解这一系列作品寻找一些线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苏廷玉为清代闽南重要历史人物,嘉庆进士,道光重臣,曾按察山东,总督川西,“扬历中外垂三十年”,为清代封疆大吏;然不知何故,自清末民初以来,所有官修正史与学林史籍均无苏氏传记,惟清光绪之《马巷集》与民国时期之《福建通志》、《同安县志》、《厦门市志》有零星记述,然皆散佚不全。笔者据苏廷玉晚年亲撰之《鳌石自蘸圹志》与《鳌石府君自记年谱》对其生平予以考述,并对其所撰《重建泉州元妙观碑记》有关闽南道教历史、道观修建过程与神灵信仰等方面内容予以钩稽梳理,以期对闽南人文之传承与道教历史之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有大批遣员被遣戍乌鲁木齐或伊犁。他们在沿天山北麓西戍的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西域诗,诗作者多为流放新疆的名人。文章通过对其中一些代表作的分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新疆及天山北麓变迁之状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清代伊犁将军玉麟,在伊犁将军任上三年时间,其间他洞察浩罕国的野心,巩固国防建设。面对浩罕侵略者的入侵,他积极筹备资金和军粮,组织力量进行抗击。胜利后又积极处理善后事宜,认真总结抗击入侵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善后章程,并进一步加强边防建设以预防浩罕的再次入侵。他在任期间,为在平定张格尔叛乱立下战功而又遭冤狱的维吾尔族郡王伊萨克平反昭雪,获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