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晓琴 《学周刊C版》2019,(4):167-168
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培养将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营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园所环境,创造交往机会条件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幼儿园、家庭应如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呢?笔者在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利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平台""导师""桥梁"作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心理强度,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相似文献   

5.
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心理强度,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幼儿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和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状态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改变重视体能锻炼到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给幼儿强健的身体,同时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个性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里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幼儿在社会化的初级阶段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规则十分必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和集体生活,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致影响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幼儿心理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为幼儿提供的物质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之相比,精神环境就显得有些不尽人意。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视。要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幼儿健康的正确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但是肩负"家教"重任的幼儿家庭和肩负"保教"重任的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