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能否把你比做夏日璀璨》是一首英语十四行诗,作者是被公认的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莎士比亚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巨匠之一,被推崇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首席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叙事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是擅长写英语十四行诗的顶尖高手。这里所要评论的诗歌,正是其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这首诗歌的韵律为:ababcdcdeqeq gg。这不同于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的韵律:abbaabbacdcdcd。从格律方面来看,属于抑扬格的五音步诗行,以第一行为例,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学背景的分析,推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赞扬人类的智慧、人性的美好以及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长诗以及十四行诗.目前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长诗2首和十四行诗154首.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语句被后人大量引用,已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本文浅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戏剧语言对英语习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 ,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 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 ,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歌颂美的诗,是以友谊和爱情为题的诗。然而,154首十四行诗中,处处流露着诗人的悲观情调,死亡即消失、时间是割断生命的镰刀等主题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莎士比亚是世界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他除了创作三十七部无韵体诗剧外,还写了两首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与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这些诗歌是莎士比亚创作第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在莎士比亚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艺创作遗产中间,占主要的当然是戏剧。但倘若忽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十四行诗,那就会显得不全面。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文艺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诗歌和戏剧上的光辉成就,是难以分开的。莎士比亚留下154首十四行诗,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向来很不一致,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认为从诗歌角度看,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诗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史蒂芬斯就曾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和第130首为例研究莎翁独特的语言艺术.莎士比亚高深的语言艺术让他的作品久盛不衰.莎士比亚的语言天赋既体现在他所创作的戏剧中,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十四行诗里.多种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使他的戏剧和十四行诗读起来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2.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十四行诗感情奔放 ,语言华美 ,使英国十四行诗体具有了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4.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一个商人家庭。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弃农经商,使家庭经济大为改观,其母玛丽·阿登,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因此莎士比亚少年时生活在富裕的家庭。7岁时进当地“文法学校”,学过一点拉丁文,修辞学和文学。后来由于生意收入清淡,  相似文献   

15.
在莎士比亚的150首十四行诗中,最有名的是第十八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音韵之美,而且风格鲜明,清新柔丽,是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出了自己的诠释。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还相当欠缺,本文拟从十四行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方面,以《圣经》文化为视角来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中国亦极受关注。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为语料,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莎士比亚的第127首十四行诗进行语音、修辞、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诗人所采取的头韵、正韵、半谐韵、辅韵等语音模式是怎样衬托诗人的表现意图,以及诗人所使用的双关、暗喻、提喻等修辞手法是如何提高整首诗的表现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20.
王子墨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63-66,78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自问世以来争议不断,关于涵义的解读多种多样。这十四行诗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灵与肉的冲突,即高尚的情感与通俗的情欲并存,所以产生了前后反差强烈的两个部分。通过对这相反的两方面的论述,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涵,探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灵与肉的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