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成华 《黑河教育》2009,(4):47-47,5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A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对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在学习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基础上对空间两个平面所成角进行的研究,是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是研究空间两个平面位置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 “最后一节”现象 北师大版《数学》七至九年级的很多章的最一节内容在编写上显得很有特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教材中共设计了7节内容,第1节至第6节分别是“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角的比较”“平行”“垂直”,而第7节是“有趣的七巧板”.应该说,  相似文献   

3.
付建军 《成才之路》2010,(24):88-88,I0010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第23章中第§23.2节,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必不可少的一节。本文在教材处理,难点的突破方面作了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4.
1教学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图形”所要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特征.教材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推理论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笔者参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八次课题会的反思文章。在第八次课题会上,来自浙江的李柏青、何豪明、黄显忠和朱成万四位老师分别上了“数学归纳法”(第一、第二节课)和“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第四节课)四节研究课,引发了参与者的讨论与思考.基于对课堂小结的反思及其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对四节研究课的课堂小结做如下反思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解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式教学旨在给定题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改条件或所求结论,以涵盖教学知识点,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思维,提高解题教学效率.本文就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为载体进行例析.  相似文献   

7.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是在学习了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于平行,借助于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学习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其实教材只是初步探讨了二次函数与x轴(即直线Y=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我们作进一步拓展,则继而可探讨一般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下试对这一节内容作一定的拓展与引申.  相似文献   

10.
红蜡块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元  魏传传 《物理教师》2009,30(2):19-19,21
红蜡块实验是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节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②经历蜡块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③经历蜡块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④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11.
立体几何中,空间两条直线一节,主要研究空间的直线与直线(线、线)的概念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它是后续教材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性质和计算的理论基础.学习这一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论证、转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者必需要有足够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对这一节教学的粗浅看法和体会.一、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1.讲清概念:所谓讲请概念,主要是指讲清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人们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一定要将概念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案例研究,是笔者主持的“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立项课题)的重要内容.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炼优效教学的教学课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现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为例,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3.
“互相垂直平面的意义及约定条件”一课教材;见现行高中立几课本,第一章直线和平面,Ⅴ.二面角平面与平面垂直关系,第34、35两节。对于这一课教材的分析,开始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 1.有的同志认为互相垂直平面的概念是容易形成的;因为互相垂直平面的具体材料为学生所熟悉;只要用眼前一些事物:例如墙与地板,桌面与桌侧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  相似文献   

14.
平行,是空间直线、平面间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最终都归结到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存在.即使在一些垂直关系的判定中,也常常要通过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去过渡.因为数学试验教材第二册(下)A9.4中例1,也是证明直线垂直平面的一条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玲老师执教的“平面”是人教A版《数学2》(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例体现了“问题引领,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但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可以说特色与不足并存,有研讨和完善的空间,笔者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8日,作为温州中学校本课程活动(主要针对青年教师)内容之一,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直线和平面垂直(第2课时)”.本文围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过程,谈谈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甘苦和教学反思的意义.1教学设计过程1.1教学设计思路直线和平  相似文献   

17.
笔者日前在学校听了一节由年轻教师上的高三复习课,内容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一节.其中有一个例题讲解的片段引起了我的关注与长时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应体现在数学思维的活动中"已成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记录了作者在浙江省宁波市教研室组织的一节教研交流课的教学过程,内容取材于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2》第四章第2.3节“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愿与同行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一节内容.现就本节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与同仁提出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日参加一次小学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主办方展示了一节毕业总复习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主要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教学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