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民  袁琳 《职业技术》2006,(24):95-95
第三产业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下产物。目前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从业人数以及所创GDP占本国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总体规模扩大,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仍不合理,质量有待于提高。所以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第三产业。一、我国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各类市场发育不健全。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我国不仅在新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税收增长、产业结构和宏观税负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描述,采用19942015年宏观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率与宏观税负呈负相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宏观税负呈正相关。因此,坚持推进三大产业之间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各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东经济增长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学者所揭示的产业结构演变大相径庭.2008年,广东按照工业化指标衡量已进人工业化中后期,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此时广东的三次产业结构则为5.5:51.6:42.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2.9%,低于2005年世界服务业占GDP的平均比重(68.5%),甚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落后得多的印度(54.7%).而且,广东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也不够合理,传统的批发零售  相似文献   

4.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郴州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不仅GDP、财政总收入增长迅速,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更是达到50%,而且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与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发展迅速;在区域经济的带动下,郴州高等教育在招生人数、师资力量、教学实践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的发展,应该在招生规模、教学质量、教育结构方面做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GD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构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在2008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20年前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我国将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发展较快。本文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三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就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我国服务业在就业人口、占GDP比重、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如何认识差距,迎头赶上是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多地体现在第三产业上。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可以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当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到2001年底,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85%,就业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然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却仅仅为37.66%。另外,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1000多美元,国际上超过该水平的国家在这一经济水平时城市化水平却超过50%。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即使这样,由于我国很多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还远不能称得上实现了城市化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也是较低层面的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城市化水平就更加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毛入学率、适龄人口、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协整检验,构建回归模型,对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省经济发展指标没有追求高经济目标,除"环保产业比重"外,其余5项指标基本上都可以在规划的时间内完成,一些省份还会提前很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指标值设置偏低,"环保产业比重"指标最难实现,但它更能体现生态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采用VEC模型对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GDP和投资增长都带动就业增长,但拉动能力较弱。各产业GDP和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第一产业GDP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且为主导因素,投资对就业具有负效应;第二产业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且拉动作用很强;第三产业GDP和投资均具有拉动作用,但自身就业水平是主导因素。政策含义在于,增加第一产业投资,进而提供更多剩余劳动力,扩大第二产业投资增强其吸纳劳动力能力,扩大第三产业比重促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练习题     
选择题 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非公经济,到今天占全国 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已经超过一 半。中央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 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拙设施二公用事 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据此回答1~3题。 1.在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 是()。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 C.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企业法律池位应平等 D.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 2.我国的非公经济,从占全国GDP的比重不…  相似文献   

14.
如何预测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应在教育预测和规划加以应用和推广;总人口数、GDP、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解释变量;未来几年,江西省高等教育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迟铖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重新确定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扭转了第三产业长期滞后的经济局面,使第三产业占GNP的比重由1980年的20....  相似文献   

16.
在对湖南省近十多年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和就业比利时重变化分析基础上,描述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的变动特点,并与北京和上海2002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湖南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产值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探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大小,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收劳动力资源的趋势做出了判断,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消除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的政策性建议,以求达到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缓解湖南省就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型.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耕种为本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劳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针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首先扩大第三产业规模,然后在市场竞争中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有机构成低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以推动河南第三产业上规模,为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社会教育总投入: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从未来十年教育经费需求看,4%的投入并不足以支撑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全社会各方激励相容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互补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合力作用,发挥国家和社会"两个伙伴"的合作作用,逐步实现"两个比重"不断提高的目标:一是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2020年至少达到4.5%;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社会团体和私人等非政府的多渠道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争取达到2.5%.  相似文献   

20.
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在现代社会,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第三产业,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比,是非常落后的。从198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美国为65%,日本为57%,我国只有26%。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看,1988年第三产业占就业人数的比重:美国为78%,日本为68.4%,我国只有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