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契诃夫手记》是契诃夫的创作备忘录。它包括《手记》(1862—1904)《日记》(1896—1903)和附录。这些材料,记载了契诃夫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评论,正在孕育中的作品速写以及读书心得和摘录等等,反映了作  相似文献   

2.
<正>《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经34年旅行,创作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  相似文献   

3.
宋代晁公武所编《郡斋读书志》,以文献著录及其解题形式体现出巨大的学术价值,并影响和推进了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在《郡斋读书志》所著录书中,唐五代文献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其中著录和记载了许多唐五代文学史料。这些资料至今大多已佚,通过《郡斋读书志》的解题能清楚地了解其内容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1893年,黄庆澄东渡日本考察,回国后作《东游日记》,详录其行程、考察内容及观感。其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于近代化过程中的日本及中国人对日本的观察与态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为今天人们对日本的认识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华侨文物中,日记颇为罕见。台山籍旅菲华侨谭裔慈日记的可贵之处,是其内容涉及了作者在侨居地的日常生活、时事局势、个人的心理状态及对人生的思考,故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夏鼐日记》中记载有多处与郭沫若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夏鼐、郭沫若二人交往的直接记录.二人交往的整个过程可分为“读书相识”、“共事互动”、“回忆总结”三个阶段.“良师益友”是郭沫若在夏鼐心中的形象,亦是二人交往的真实写照.考察他们的交往,对中国考古学史、20世纪学人关系史的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游燕日记》是近现代知名学者张维于宣统二年赴北京参加拔贡朝考和法官考试的行记,作者不仅记载了沿途观感,还从亲历者的角度记录了两次考试的完整过程。对研究清末废除科举以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选官制度变革和司法近代化历程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从日记中还能看出20世纪初叶一位中国本土读书士人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根据圣经故事的相关内容,描绘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用相辅相成的两部日记诠释了亚当和夏娃这一古老传说。但他的描绘并非完全忠实于圣经内容,有时加入自己的想象,有时改变一些细节。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处理圣经故事的?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宗教观?通过剖析《亚当夏娃日记》,可以解读马克·吐温的宗教观,从而为上述问题提供些许答案。  相似文献   

9.
《漂海录》是朝鲜人崔溥在其归国后所写的有关中国行程的经历日记,该书对于明代运河交通和沿岸风情的记载,可谓极为详细.苏北段运河作为明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崔溥在其《漂海录》中关于苏北段运河水利及其沿线的交通设施、城镇乡村和名胜古迹留下了极为详细的记载,这对于我们了解明代苏北段运河的发展情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雷锋日记二则》这篇课文选用了两篇反映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日记。日记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闪烁着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光芒。由于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的学生可能对日记中的一些内容难以有较深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日记的思想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宁夏小女孩马燕,因《马燕日记》轰动了全欧洲。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报》记发现.并连载发表.反响强烈,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字,当然最后也“出口转内销”。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如今马燕及当地的一些女孩子因得到捐助而上学。贫困并不就是耻辱,但缺乏公正、弱肉强食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我们的孩子,却需要别的国家的人来提供受教育的经费,这使我感到不安和羞愧。  相似文献   

12.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日记是灵活性、个性化很强的文体,可以摆脱束缚,在直觉中见本质,在刹那间见永恒。有的作家甚至直接运用日记的形式进行创作,外国的有《爱的教育》《安妮日记》等,我国的有《狂人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我要求学生写的是可以公开的大日记。大日记包罗万象,见闻感受、读书札记等等。这类日记可以袒露心灵,真诚对话,是示诚、示善、示美之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写日记就像是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而不写日记就像是磨刀之石不见其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一位日记爱好者。日记伴我上小学、上初中、上师范,参加工作直到今天。38年来,日记方便了我的工作和学习,帮我懂得人生。在读书过程中,我受到古今中外许多人坚持记日记获得成功的启发,自九十年代初发了《日记名人》书面采访录,认识了当代一百多位日记专家朋友,出版了《成功与日记专号》,为日记朋友们呐喊。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日记》是研究郭嵩焘本人生活、思想最为丰富生动的材料,共四卷,可分为江南之旅、北京入值、巡访津沽鲁东、重返北京、辞官回湘五个阶段。《日记》内容丰富、具有浓重的学人气息,并且记载细致入微、史料性强。郭嵩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起居酬接,如对津沽防务的记述、对在京期间交往活动的记述等等,这些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提出:“凡论书之气,以士气为上。”这里的“士气”指的是什么?论者解释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一些可笑的观点。从刘熙载的《艺概》原文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述,站在书法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将“士气”解释为军事术语的“士气”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巨著,它对人类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在我们的青史上却找不到片言只语的记载。他的同时人就曾深表遗憾:“所著《红楼梦》小说,称古今平话第一。惜文献无证,不能详其为人。”(《八旗画录》卷中引《绘境轩读书记》)。近些年来,通过不少《红楼梦》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不懈努力,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曹雪芹生平家世的史料和文物,使我们渐渐对这个才华卓绝的文学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里,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在创作《知堂回想录》时,大量引用其日记,据统计凡120则。他对日记在何时引用、引用数量、引用内容以及对原内容的修改等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其特别的考量,这是颇耐人寻味的。周作人对其人生不同阶段所作日记的引用数量相差悬殊,对绍兴童年时期日记大量引用,是晚年的知堂老人对童年的温馨追忆以及时过境迁而记忆有所不逮,故而借助早年日记以求准确;“五四”前后也多有引用,颇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感;绍兴“卧治”时期百无聊赖,故而无所引用;苦雨斋时期是周作人身心苦闷彷徨的时期,故而引用不多;至于“落水”生涯,因触及周作人内心深处的隐痛而讳莫如深。对引用日记内容的选取,多是关于人事交游、饮馔起居、出游行止、读书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周作人的趣味和思想,同时也蕴含了其日后文学与人生选择的若干线索。此外,对引用日记内容的某些删改,或因爱憎,或因敏感,或因避嫌,也展现了其不为人知的隐秘的内心一角,值得耐心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19.
海伦公主:童话《日记王国旅行记》里的主人公(海伦公主原名穆冰凇,1995年10月29日出生,喜欢读书、写作、踢毽子……)。她的日记写得很棒,很多人看了她的日记,再看看她的个头,就会有流泪的感觉,激动呗!  相似文献   

20.
冯馨 《小学语文》2007,(10):25-26
最近推荐学生看了“双桅船经典系列丛书”中的《夏洛的网》。总希望他们能通过阅读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写阅读日记。指导学生写阅读日记,是我在平时阅读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实践的效果也颇让人满意。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日记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阅读日记可以让他们做到每天读一点,随时写一点,积少成多。在他们看来这种形式比较轻松,没有负担,一边读一边写不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