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不同于具体学科,不是在求分别的真理,而是要求"穷通",把握关于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哲学、科学、道德以及全部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探讨人的问题,是为了使人成为自由的人、觉悟的人。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一门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常被人们称为“哲学是文明杖”、“哲学是灵魂”、“哲学是科学之王”。要变哲学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和哲理探究,变哲学观点的死记硬背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与时俱进,变事倍功半的自发运用为事半功倍的自觉践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增强哲学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不论哲学的具体形式如何,哲学一直认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是"求真"。现代人对哲学的理解出现了种种差异,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否认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在科学比较发达的时代,仍然存在着科学不能做出回答或者科学尚不能做出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乃是哲学赋予自己的使命。但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所能理解的只能是这个世界的部分真理,因此,哲学家应该选择自己关心的领域进行研究,并以具有个人特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人学是关于作为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人学当然是一种人的科学,但它不同于研究人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的人的科学,它也不同于人类学。人学也不等同于人的哲学,人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人的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人学中的哲学问题,即人学中的原则性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之发展而发展。具体科学是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研究对象有明确的区分。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发展史上,企图用具体科学取消、代替哲学,否认、反对哲学,特别是否认、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指导作用的错误观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较隐蔽的;一种是较公开的。它们在实质上认为“科学就是哲学”,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回避了哲学基本问题。思想发展史表明:具体科学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并不能取消、代替哲学。在我们的时代,无论是哪门具体科学,为了不迷失方向,作出更大的贡献,都应当自觉地接受真正科学的哲学的指导,这种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近期有学者(邓曦泽)认为,哲学,尤其是作为全类命题的形而上学,由于它不能对事物作出有效的区分,所以对人的生活没有实际用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哲学—形而上学"也将走向毁灭。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1)哲学的定义以及形而上学是什么;(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异同;(3)"用处"的定义,以及哲学的真正"用处"。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 "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归属之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学术公案。之所以会有这场公案,一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唯物史观称为哲学,反而多次公开宣称要消灭哲学,并多次提到要用实证科学代替哲学。二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思辨哲学时经常把其简称为"哲学",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在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时,必须将具体的观点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做具体考察。遵照这个原则,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属性并不是一个必须"二者择其一"的二元对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兼具"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正>"掌握正确的哲学方法,是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完善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途径。"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系统学习哲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世界与宇宙,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态度面对世间的瞬息万变,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具体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上取得更大的进步。高二年级的学生摆脱了一入学时的稚气,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客观、理性和全面。对于"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等类似  相似文献   

12.
3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 (l)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 (2)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概括总结具体科学的新成就,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3)它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哲学包含着所有的具体科学 (4)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并不一定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必然联系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3.2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 (1)创造新的客观规律 (2)改变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3.
3 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2)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概括总结具体科  相似文献   

14.
面对以科学为中心的现代化社会及哲学人素质教育不断被边缘化的现状,本从哲学素质教育是人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结晶,是科学的价值手向及加强哲学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等几个方面,指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08,(10):25-26
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一致的。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因而,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内容来进行哲学教学是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及偏科现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可行方法.笔者在讲授高二"量变与质变"时,有机地结合了数理化生的内容,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的论证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体"字解析     
"体"字由人与本二字构成,故人本曰体. 体与本连在一起意寓深远,汉字真奇妙.本体论是一门大学问,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科学",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哲学",地位很高. 哲学论天、论地、论人,实际上主要是论人,所以哲学更是人论.有一种哲学就叫人本哲学,通俗点说,是一种把人的地位看得很高很高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体"字解析     
"体"字由人与本二字构成,故人本曰体. 体与本连在一起意寓深远,汉字真奇妙.本体论是一门大学问,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科学",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哲学",地位很高. 哲学论天、论地、论人,实际上主要是论人,所以哲学更是人论.有一种哲学就叫人本哲学,通俗点说,是一种把人的地位看得很高很高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这句话的,是近代赫赫有名的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这包含着他几十年科学探索甘苦的名言,难道不应该为后学者所珍视吗?但是,近些年来,某些研究自然科学的同志,特别是一些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涉足未深的青年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轻视哲学的现象。有些人认为哲学属政治范畴,同各门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样,我们重提爱因斯坦的话,研究一下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看来不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这部科学哲学丛书中,《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具有纲领性与整合性意义,它呈现了一般科学哲学的整体图景,对其核心论题予以系统阐释,同时展示出它与具体科学哲学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一般科学哲学的解释与批判功能。其中,对于科学理论的解释功能是基础,科学解释的核心又集中体现为概念的语义分析与概念进步,这一语义分析过程也是概念意义的建构过程和不断语境化的进程。因此,在超越"语言学转向"的基础上回归语义分析并实现语境的模型化、形式化和计算化是科学解释与意义建构的必然要求与合理选择,也凸显了该趋向对当前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