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秋冬才是应该进补的季节,但《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说要适应四时来养生,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那么,春夏时节该补什么、怎么补?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晤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  相似文献   

2.
申雪 《老年教育》2009,(11):54-54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相似文献   

3.
郝宏文 《父母必读》2011,(10):46-47
古代医家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说的是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四季养生也应顺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月提醒     
正天寒地冻养阳蓄精神本月,我们将迎来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气温迅速下降,冰雪冬季正式来临,而人体与季节相呼应,需注意养生"冬藏"。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睡眠是很好的养藏方法。《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至之后,阳气慢慢回升,早睡晚起,孩子体内的阳气顺应天地阳气的变化,及时闭藏,以免耗散。特别是学龄儿童,更要注意早睡和睡足,这样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应对一天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5.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此时阴气盛极,万物收藏,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季养生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 生活规律 一、“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固密心志,保养精神,起居有常。 二、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  相似文献   

6.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老年教育》2011,(10):55-55
中华养生学说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呢?  相似文献   

7.
颐卦以口为象,图解养生之道。在易学家看来,以阳养阴为常理。以爻象观之,颐卦两阳爻分居上下,四阴爻聚居中间。阳实阴虚,阳刚阴柔,阳有养阴之力,责无旁贷。玩六爻之辞,揆圣人之意,颐养之道,其要盖有三端:其一,求诸己;其二,顺乎常;其三,贵于德。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失诸己,六二"颠颐拂经",六三"拂颐",违乎常。失诸己,违乎常,所以"凶"。四、五两爻皆能顺从上九阳刚,其德不悖;六四"颠颐"而养人,六五"拂经"能尊贤,养人尊贤,所贵在德,所以"吉"。上九居高贵德,"由颐"自励,以一阳而养四阴,所以"大有庆"。观象玩辞,颐养之理昭昭然明矣。  相似文献   

8.
关于范缜的籍贯问题,历史上说法不一,有说南乡舞阴者,也有说顺阳者.事实上前非后是.因为1.属史载地名讹误,南乡舞阴当是阴县之误;2.西晋末年,北方士族纷纷避乱江东,顺阳范氏也不例外,而范氏移至战乱之地舞阴一说不能成立;3.史书所谓范泰为"顺阳山阴"人,而范缜为"南乡舞阴人",实与范晔案有关,范氏宗族为避讳之而有意改动原籍以致后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师道》2016,(4):62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人们日常清晨起来,早已养成洗漱梳理的习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  相似文献   

10.
《课外生活》2008,(4):42-45
<正>背景资料:上五年级的毛毛不怕测验、不怕背诵,就是怕早起。说到这件事情,自认为是男子汉的他就有些"英雄气短"了。毛毛的妈妈说,叫儿子起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每天母子俩都要"肉搏"一番。气归气,妈妈到底是心疼孩子的。"晚上睡得晚,早上又起得早,有时能让他多睡5分钟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养生命题。老子认为养生有"道"。养生之道就体现在"法自然"上。养生不但要因顺身体的自然,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天时地利,从而展示了老子养生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文大王》2014,(9):10-11
知了停鸣 乔奕帆: 我来到大树下,发现成天“叽叽喳喳”的知了今天不叫了,就问:“知了,知了,你为什么不鸣叫呀?”知了说:“要下雨了。我的发声器受潮了,发不出声音啦!” 乌龟出汗 田奕宁: 我看见家里养的乌龟背上出汗了,就奇怪地问:“乌龟爷爷,乌龟爷爷,今天又不热,您为什么出汗了呀?”乌龟爷爷说:“要下雨了。天气闷得彼,我的背上沾满了小水珠,就像出汗一样。”  相似文献   

13.
每月提醒     
《父母必读》2010,(6):60-61
夏天,让孩子出出汗 《黄帝内经》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正是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运动,充分享受阳光。  相似文献   

14.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只有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小鱼乐观     
儿子小浩自小是个动物迷,每次我们去散步,看见别人牵着小狗,他就挪不开步子,缠着要养狗,我说:"别人遛狗,我们遛小孩。"他说:"那么小孩喜欢养狗呢?"我无语。后来,他又要求养鱼,也是磨了好久。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对他说:"我给你买条小鱼,给它起名叫乐观,每一次你看到它就要乐观。"他说:"如果乐观死了呢?"我说:"还要乐观,要不然你就再也没有小鱼了。"他乐不可支地一口答应。  相似文献   

1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指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生长本身是一种能量、动力,属于阳的范围,生长需要很大的阳气来鼓动,所以春夏要补阳;而秋冬季节则进入蛰伏阶段,要保存,不能外泄,所以秋冬就要养阴。冬天是贮备的日子,连小动物都知道搬食贮藏,我们人也一样,冬天要贮藏能量,尤其是孩子。如果冬天储备不够,会影响到春夏的生长,而且容易生病,所谓冬不养藏,春必病温。  相似文献   

17.
"藏"即"曲藏"。它是一种曲折含蓄、旨隐意藏的言语暗示艺术。刘勰《文心雕龙》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又说:"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意思是不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21,(4):62-62
春季可是养生的好时机,因为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中阳气生发,做好保健措施有助养阳,让身体少生病。春季气候变化比较大,想达到好的强身效果,降低身体的损伤,请大家一定要科学运动。那么春季运动强身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汤羚的初夏     
<正>初夏是让汤羚最开心的季节,她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又不用担心出汗太多把裙子粘在身上。如果裙子变得湿乎乎,那就太煞风景了。汤羚爱出汗,不,不是“爱”,她容易出汗,因为她有点胖。虽然大人都说“你哪里胖了,再不多吃点你就成火柴棍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有点胖。圆圆的脸,  相似文献   

20.
英语老师说,我们要做一只Early Bird,翻译成中文就是“早起的鸟儿”。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我们要像早起的鸟儿一样勤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