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地区涌现出一个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女性群体——沂蒙红嫂。她们的出现,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结果。通过放足运动和妇婴保健的普及,婚姻自由和家庭关系的改善,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识字班的文化和革命思想教育,沂蒙妇女得以翻身解放,她们才会在对比抉择中选择中国共产党,并勇敢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党在沂蒙根据地对妇女群体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对当前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可贵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十几年来,"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研究的三个高潮。但从总体上看,沂蒙精神的研究相对落后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研究。要想缩小这些差距,基本的对策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量"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知名度;二是更加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3.
论沂蒙名人文化在临沂“文化名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沂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沂蒙文化。沂蒙名人文化是沂蒙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沂蒙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到沂蒙精神等的研究上,缺乏对沂蒙名人文化的宏观性的综合性的研究.尤其是对沂蒙文化名人的挖掘开发利用的应用研究基本是个空白。通过对沂蒙名人文化进行较综合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临沂正在进行的“文化名市”工程献计献策:一是以沂蒙文化名人为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二是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文化名人要唱主角;三是整合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0日,在"沂蒙精神"首场报告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同志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并倡议全省人民弘扬"沂蒙精神".这一倡议得到了全省工人、农民、军人,特别是干部、学生、知识分子等各阶层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6.
沂蒙精神蕴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生动论述,打开了沂蒙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视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党与人民的本质统一,这是新时代党群关系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重新审视这一思想,对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8.
叠词“猎猎”与“烈烈”频现报刊。请看例句:(1)党旗猎猎,誓言铮铮。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党员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基层党员干部联手打头阵、作先锋。(《沂蒙晚报》2020年2月50)(2)猎猎战旗激励将士向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北京晚报》2019年10月1日)。  相似文献   

9.
18岁的小雪身高1.65米,可体重由原来的70多公斤,降至47公斤。她是由父母哄着去心理治疗中心的,因为她总是“吃后会吐”,在一般医院做胃肠检查,一切正常,后来打电话给我,我怀疑其可能是患了厌食症,便建议小雪接受临床心理医生的治疗。小雪是个活泼的女孩,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爱追星,常做白日梦。她的偶像是瘦瘦的王菲及娱乐节目主持人李霞等,她们均高挑、偏瘦、脸部轮廓鲜明、富有现代感。小雪原先是偏胖,加上自己有一张胖嘟嘟的“孙悦脸”,这令自己十分不安、痛苦。  相似文献   

10.
高常权 《中国德育》2005,(10):13-13,15
【精采回放】《大众日报》、《临沂日报》以及《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等18家报刊媒体,都在突出的版面,报道了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与沂蒙小学生结成忘年交的动人故事。谷爷爷曾在沂蒙老区工作战斗过。在沂南县少先队组织和老一辈开展“牵手沂蒙”活动中,他第一个给沂蒙后代来信。  相似文献   

11.
沂蒙红嫂是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红嫂精神"不仅仅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和象征性的标志,是沂蒙山区靓丽的名片。"红嫂精神"作为执政资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范本;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寻找精神家园的依托;作为大爱大义的典型,是人性之美的结晶,具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临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可以作为突破临沂文化产业发展屏障的有益视角。正确科学地对待传统与自然文化资源,解开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困境,开拓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沂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其中,建构以发展、创新为主题的“新沂蒙文化”是临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传承对于继承我党光荣传统、推动沂蒙地区乃至山东省和全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沂蒙精神的传承面临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特色小镇建设为沂蒙精神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个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岱崮特色小镇的建设成功,将是沂蒙精神的物化、活化、固化、内化以及创造性的转化,使得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有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和路径,有利于沂蒙精神传承落地生根。用特色小镇来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失为当前红色精神传承的一种新思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沂蒙精神具有极大品牌价值。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必将发挥出极大的激励价值。无论是对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还是凝聚中国力量,沂蒙精神都具有丰富的激励价值,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德根基,是国家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对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重新审视沂蒙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论断,结合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的社会现实基础,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紧跟共产党、热爱子弟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创建沂蒙文化品牌是当代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沂蒙人民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大环境中进行沂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形象。由沂蒙文化所凝炼出的红色精神,坚守初心、言出必行的诚信之风、务实之风及育人之风共同构成了沂蒙精神的时代特质,其中红色精神是塑造沂蒙文化品牌的核心特质,诚信之风、务实之风、育人之风是构建沂蒙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这四个特质是沂蒙人民挖掘沂蒙文化,塑造文化品牌的不竭动力,也是沂蒙文化在当代获得发展的新符号。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区,那里生活着淳朴善良的沂蒙人。革命时代,沂蒙山区的“红嫂”们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伤员的生命。她们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呈现在舞台上,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可惜的是,我们的目光被聚光灯强烈牵引,忽略了同样生活在这片大山里的另外一群人:她们是中国最后一批缠足女性,饱经风霜,  相似文献   

18.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它从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具体概括为:沂蒙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沂蒙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沂蒙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沂蒙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也正是在这以上方面,沂蒙精神体现出了其新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践行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实践为沂蒙人民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沂蒙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所彰显的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激发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群同心、军民联合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提升了沂蒙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回顾百年来沂蒙地区的发展历程,每次阶段性成绩的取得都是党群同心、协力拼搏的结果,沂蒙人民传承和弘扬这两种革命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爱国心、感恩心、事业心,推进了沂蒙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